两个比丘没做停留,起身告辞。
千僧会在下个月,但是要斋请千余人,需要准备数月之久,他们要赶回去帮忙。
张意远送走两人后,翻开这本高僧传,他逐字逐句的翻看,看到最后,挠了挠头。
自从他给丁承恩出谋划策,救助镇江灾民后,民间对于他的信仰,更深了几分。
然而在政治上,却是另一个情况。
朝廷上,有人参奏,说镇江太守在灾情肆虐的时候,歌舞升平,建设府邸,鱼肉百姓。
丁承恩只得上书,将救灾之策前后因果写明,毫不犹豫的把他这个出谋划策的人祭献了出去。
妥妥的塑料情。
后来朝廷派专使来到镇江,确认救灾之策果然如丁承恩所言,此事才平息。
金山寺因此得到了朝廷供养,等级稍低于皇家寺庙,但是向百姓开放。
得到朝廷的认可和供养,是许多寺庙期盼的终极目标。
但是张意远一直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没有朝廷的认可和供养,金山寺照样不缺钱……
这事本身对他来说,还不如一个宝箱来的实惠……哪怕是个空宝箱……
金山寺住持的救灾良策,也在各处风靡流传。
被才子们争相讨论,还有人将这件事变成了故事传唱。
但这本《高僧传却不是夸他的。
薄薄的一册,看下来不到百页,一本书介绍了十几位当代高僧,最后结尾,先写了柳江之灾的情况,而后却写下这样一段话:
“自守佛制不应闻政事,为正法之住持,故必居兰若,行必头陀,不为名利观近国王宰官,不得参与世事,凡出家为佛徒者必不可违此制。
在家随国法,出家为佛法。
佛教徒参加治理灾情之政事,于佛教有灭亡之大忧。”
这意思是,出家人不该涉及政事,这样有违佛法,对佛教本身是大灾。
《高僧传,是佛住寺法竺禅师所写。
法竺禅师和惠佑禅师,有点“老交情”。
佛住寺同明心寺,同样建立百年有余,两所寺庙,一个在潭州西、一个在潭州南。
寺庙的规模都差不多。
不过,自从明心寺出去的法海和尚建设了金山寺后,佛住寺在和尚们的心中,就稍稍低于明心寺了。
能让陛下下旨建设寺庙,如今还得了朝廷的支持与供养,是多少和尚梦寐以求的。
各行各业的打工人,谁不想自己当老大?
师傅让人把这本高僧传交给他,看来是想让他提前有所应对。
正在这个时候,张意远感受到了一阵妖气。
他警醒起来,正要开天眼查看。
却听见有人道:“大师,半蓝前来拜访。”
半蓝?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张意远推开门,见门口坐着一个白衣草帽的少女。
她正摘下草帽,掸掸上面的土,站在门外,看着张意远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