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太师椅也逐渐在晋阳上层人家流行开来,成为一种风尚。
眼看着红杏商行走上了正轨,刘昭的心也渐渐开始活泛起来,他似乎找到了几分前世生活的节奏。
在杨旭的引荐下,刘昭这段时间也将晋阳城大大小小的商号老板走访了一大半。虽然没有前世那诸般灯红酒绿,但每日往来于达官显贵之家,张口生意,闭口买卖,日子倒也过的舒坦无比。
已经是年末的最后几天,再不回去,就赶不上祭祖佳节了。王硕已经嚷嚷了好几天。思乡心切啊,故土情怀植根于每一个华夏子女的灵魂深处,自古未变。
对此,刘昭是心里有愧的。
自己这个教习长做的确实不合格,硬是将一个好好的少年如今教成了如今这样,流连于风月之地,缠绵于温柔乡内不可自拔的痴情小郎君。
圣贤书没读多少,吃喝玩乐的本事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虽然不知道,王老爷知道自己忽悠了他以后会怎么做,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总该是要有一个交代的。
刘昭答应了王硕,两天后就出发回家。所以,这段时间除了跟着杨旭拜各路码头以外,他其他的时间都用在了安排商行春节放假的诸多事宜上。
自己节后再回来,至少也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他人不在,但商行还得运转,毕竟,如今的红杏商行可不是刘昭一个人的,里里外外,三四十号人都指望着商行养活。
和生产相关的事情都交给了红杏商行车间组组长,兼任刘府管家的魏老头打理。
店铺那边不用刘昭操心,以老钱的能力,再加上有祁县王家做后台,想必问题也不大。
老张,老张这两个账房先生如今也兼任着刘府的管家。刘昭不在这段时间里,一切和钱财有关的进账,支出都得经过他们的审核与批准。
至于为什么都是管家?这个事情得从前几日发放工资时说起。因为马上过年了,刘昭想着让大家伙儿过一个舒心的春节,就连同新年红包一起,提前发了工资。
看着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样子,刘昭也高兴。本以为没什么事情了,谁知道,当天晚上,老魏,老钱,老孙,老张,这几个府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联袂请求刘昭收他们为家臣。
所谓家臣,是比奴仆更加严苛的一种从属关系。简单来说,奴仆,劳工的人身自由有时间限制,当卖身时所签的契约期满后,奴仆可以选择离开,恢复自由民身份。而家臣则不行。
一旦成为某家,某人的家臣,从此,不管是身家性命也好,还是妻女子孙,都得誓死效忠家主。哪怕家主有朝一日家破人亡,落魄成乞丐,家臣也要不离不弃。
这是要对祖宗神明起誓的,一旦违背,天神共弃。
这让刘昭既是感动,又觉得很为难。这么多人的未来全都和自己绑在一起,万一哪天自己混的不好,岂不是要连累他们?
而且,他很奇怪,自己要权没权,要势没势,虽然赚了点小钱,但也只是小打小闹。他们怎么会看上他?
经过一番耐心的沟通后,刘昭没办法,只能同意。
正如老魏所说:“我们这些人都是最低贱的下层百姓,而且已经老朽,倘若不是公子收留,不知哪一日就有可能饿死冻死,子孙们也要跟着受罪。
公子宽厚仁慈,一诺千金,非但不以我们这些人身份低贱而看不起,反而经常给我们钱财养家,处处以礼相待。如此恩德,不得不报。还请公子怜悯我们这些苦命人,收我们为家臣。”
别人的好意不能辜负,这是刘昭做人的一贯原则,更何况,一群年纪比自己大的老人跪在面前苦苦哀求呢?
好在他们在做出这个决定前,都和家里人商量过,取得了家里人的同意,不然刘昭打死都不会答应。
既然人家都把全家老小的未来前途都托付给了他,刘昭自然也不能亏待。但他也不知该如何安排这些个老人。
所以,对内人人都是管家,对外,根据各自岗位不同,担任了管理层。
看着他们拖家带口,几十号人齐刷刷跪在地上叫自己家主的样子,刘昭感觉肩上沉甸甸的,同时,他也明白,有了这些人的效忠,自己才算是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