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承认了纪纲的调查结果,就意味着推翻了当年黑蛋和周新的结论。
黑蛋坦然答道:“孙儿不敢说纪大人查案结果是错的。若有人敢谋害皇爷爷,不管是谁,孙儿第一个要杀了那人。但人命关天,还望皇爷爷,慎之。”
“皇爷爷知道你的孝心。”朱棣道:“也知道你当初查案是为了你皇奶奶。但你毕竟年轻,要仔细别被奸臣蒙骗。”
周新!我脑海闪过那天被太监抬着从我面前经过的那个血肉模糊的身影。
只听朱棣道:“朕已经命人八百里加急将周新提到北京,听他怎么自辩。”
周新由金陵的锦衣卫用囚车押到北京。
期间吕婕妤日复一日地受刑。据说每日剜几刀,剜到她痛得昏迷,一盆冷水浇醒,等第二天再剜。北京到了阴历八月,暑热犹未散尽,宫里的苍蝇闻见血腥尽数都扎去刑房。刑房里具体是怎样情形,我根本不敢去想。
周新一到,立刻送进宫由朱棣亲审。
朱棣本就听信纪纲谗言,不信周新,偏偏周新是直臣,只知据理力争,不知婉转达意,当庭与纪纲争论不休。然而朱棣越听越怒,尽数不信,只说是他无端挑起风浪,介入秘案趁机挑唆太孙,离间皇室,陷害忠良。最后周新伏在龙椅下大声道:“陛下有令,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查疑案,擒奸恶,洗冤情,是奉陛下命,何来无端挑事、趁机作乱?陛下为何听信小人之言,要以重重罪名强加于臣?”竟将话牵扯到了皇帝身上。
朱棣向来自恃英明,哪里经得起他这般说话?当庭便下诏斩立决,周新被人押出大殿时犹大呼道:“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一代清官,一代神探,为民伸冤无数,结局竟冤死。
杀了周新,便如同定案。
东宫只能眼看着,不但不能为周新昭雪,反而还要忧心自己的处境。
皇帝没有斥责朱瞻基,但杀周新已然是将耳光甩在了东宫脸上。
黑蛋万般自责,既为周新,又为太子。
可他眼下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只有不动,才能自保,才能不加深皇帝对东宫的疑虑。
杀周新之后,朱棣竟还没放过吕婕妤。每天的“慢慢凌迟”仍在继续。
他并没有就此停手的打算,还在查。
他是已经打心眼里相信吕婕妤背后还有觊觎皇位的指使者,甚至可以说,他心里早已判定是东宫。
虽然杨荣经过查探提出,权妃的宫女出现在北京是疑点、吕婕妤的太监死之前求吕婕妤救他是疑点,种种疑点朱棣统统充耳不闻。
他只听他想要听到的。
他当然不希望东宫谋反,但多疑之心被纪纲和汉王点燃,他已经被自己的多疑绑架了。
吕婕妤到现在都没有咬出任何人。
明明是一风就吹倒了的纤弱美人,连着半月每天承受非人的折磨,竟依然没有说出第二个人的名字。每思及此,我羞愧难当,心痛不已。
可并非每个人都像吕婕妤这样贞烈。事件影响如瓜蔓般扩散,与婕妤有关无关的宫女们一个个受不住严刑拷打,相互攀咬,导致陆陆续续下诏杀掉的宫女已近千人。
再这么查下去,就算吕婕妤咬牙不说,就算纪纲无心借此攻击太子,汉王也一定会再制造出新的人证。
我不能等到汉武帝杀刘据的事在大明重演。
赶在皇帝心中的怀疑发酵到无可救药之前,必须做点什么。
如果这件事朱瞻基不方便做,那么我来做。
嗯终于给书改了名字,类比三年前写的翻译官同人……感谢之前提建议改名&帮忙想名字的小可爱们!
然后是关于本文的历史注释:
朝鲜史书上记载有“鱼吕之乱”,开端是吕婕妤因被诬陷毒杀权妃,整整被凌迟了一个月之久,相关被杀宫女三千人。但朝鲜史书我个人认为未可尽信,存在抹黑明朝的可能。首先如我之前所说,事件发生时朱棣在北伐,而权妃生前的宫女和吕婕妤的宫女应该都在南京吕婕妤历史上不怎么得宠,应该不会带出来北伐,朱棣大概率无法在当年审案,所谓朱棣亲自观看凌迟现场,就更不可能。。。其次朝鲜史书中所载,两个宫女吵架吵出权妃死亡真相这种事也不可能。如果真的是吕婕妤毒杀权妃,绝不会留了解内情的权妃宫女多活好几年。
嘛,不过为了本书剧情推进和感情线发展,我还是按确有其事来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