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与牛辅二人七嘴八舌地把打听到的消息都说与牛平听了。
杜氏家族中,杜畿这一脉已经家道中落,杜畿之父终身未能出仕。
杜畿生下来不久,他的亲生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续娶,给杜畿找了一个继母。
可是,祸不单行,继母嫁入杜家没多久,杜畿的父亲也生病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年幼的杜畿,由他的继母独自照料。
家里缺了顶梁柱,杜家的日子过得越发艰辛。
杜畿的继母独自支撑家业,脾气越来越暴躁,时常苛责虐待小杜畿。
杜畿从小吃不饱穿不暖,每日里还被继母支使着干活,受尽了继母的欺负。
在他家所在的下杜亭,乡人们都很怜悯同情他,时常偷偷的接济于他,并谴责杜畿的继母虐待继子。
杜畿此人虽然年幼,却极能吃苦,不论继母如何苛责于他,他总是能够尽力完成继母交给他的差事。
在乡人们非议谴责杜畿的继母时,小杜畿还会急赤白脸地为继母辩护,与乡人们不依不饶的理论。
而且,乡人悄悄送给杜畿的吃食,杜畿哪怕是饥肠辘辘,也都舍不得吃,定要带回家献给继母。
久而久之,杜陵的人都知道杜畿为人至孝,不再当着他的面非议他的继母。
一传十十传百,如今就是长安城中,也知晓杜氏家族出了一个孝子杜畿。
牛平本是孤儿出身,听了杜畿父母双亡的遭遇后,不由得又对这小子同病相怜。
于是,牛平决定前往长安城东南的下杜亭,去看一看这个杜畿。
杜陵位于长安城南郊的杜陵原上,是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上林苑里的一片高地,西有僪水、东有浐水,两河从南向北流经此地,旧名鸿固原。
汉宣帝少时好游于这鸿固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为自己建造陵园。
汉宣帝下葬后,此地改名为杜陵原,设杜陵县。
杜陵原北的下杜亭,散居着杜氏家族的后人。进入后汉朝后,杜氏子弟在朝廷里做官的越来越少,不少人也逐渐断了念想,以经商和耕田为业。
杜畿家有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地,勉强足以维持一家的生计。
杜畿的继母雇佣了两个乡人替自己种地,同时把年仅十一岁的杜畿也赶到了地里干农活。
杜畿身穿打着补丁的单衣,正满头大汗地在地里锄草。他没有注意到,远处的田埂上,有三个身穿锦衣的少年郎君正默默观察着他。
杜畿锄完一垄地的草,走到田边的桑树下,灌了几口瓦罐中的凉水后,拿起地上放着的竹简,心无旁骛地读起书来。
田埂上的三人,正是牛平、李傕与牛辅三人。
见杜畿劳作之余不忘苦读,可见其人心志甚是坚定。这样的人,何妨助他一臂之力?
牛平从牛辅那里取过五金,独自迈步走向了杜畿。
“树下读书的小郎,可是名闻长安的杜家孝子杜幾?”
牛平走到杜畿身前,开门见山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