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起来平常无奇,但实际上却十分的缜密,花里胡哨的东西很少,或者说盛庸也不会这些,反而更像是那种稳扎稳打的营盘,步步环扣处理起来还蛮棘手的。
眼下局势,朱棣清楚,双方下一次交战,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来迅速击溃南军的阵营。
双方这一次比拼的话或许就是真真正正的硬实力了,士卒们的勇武战意,将军们的指挥调度个人武力等因素,都是有可能决定战场胜负走向的关键。
没有什么阴谋诡计,没有什么算计手段,就是硬碰硬的交锋对战,毫无半点花里胡哨的玩应。
唯一多出来的也就是那些个火器强弩了,这一点只要注意的好,完美的将其避开,那自然就是没什么威胁性可言,剩下的就是双方士卒将士们真刀真枪的拼杀了……
第二天一早,休息了一晚上的燕军将士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战斗了,一雪前耻是一方面,击败敌人所带来的荣耀更是值得他们为之奋力拼杀的原因。
燕军和南军之间,讲和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到底谁是站到最后的那个胜利者,这就要看谁能先将敌人给击倒了。
在各部将领统率之下,朱能,丘福等人毫不犹豫的率军冲杀出阵,转眼之间就和南军交上手了,双方的将士刀兵相击很快便打成了一团。
燕军悍勇,还带着一份雪洗前耻的动力,虽然在人数上有些劣势,但个体的战斗力再加上七七八八的格外因素,使得燕军在交战的时候占据了一分上风。
可这点优势在朱棣眼里却完全不值得一提,他此战稳坐中军指挥调度,原本想的是尽快攻破南军的阵地凿穿他们,然而一举将盛庸所部击败携大胜南下。
但没想到朱棣希望看到的大优势场面却并没有出现,反而仅仅只是有那么一点的优势,虽然一样可以影响到双方最后的胜败,但肯定不会在短时间内有结果的。
一直胶着下去并不符合朱棣的想法,也对燕军而言毫无半分的利处。
要知道真定方面还有数万敌军在,朝廷勇将平安这时候说不定都已经出发来支援盛庸所部了。
如果等到平安赶到武邑县,那燕军的这点优势自当不复存在,朱棣再想要击败盛庸的大军,可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所以,必须要尽快结束这场战斗,而且还是要以己方大胜为结果才行,不然此次南下恐怕又将要无功而返。
但是想法和现实是两回事,朱棣心里所想却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的出现,尤其是这双方交战的战场上,他一时间也找不不到敌军的破绽,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对眼前局势造成巨大的影响,那种足以改变整个战事走向的时机还没有出现在朱棣的眼前。
双方就这样一直胶着下去,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虽然燕军还占有着优势,而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在扩大,可要知道,这点扩大所付出的时间是将近五个时辰之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