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早期的交易是靠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张凤喜画了一幅图,圈成一个圈,道:“比如说张三种庄稼,他需要棉花,而李四种棉花,他需要饲料,王五有饲料,他需要庄稼,这就构成了一次物物交换交易圈。”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物物交换的前提是双方都有对方需要的物品,而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的物品种类也越来越多,由此交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张凤喜笑呵呵道:“大家都知道有需求才会有进步。”
“人们就发现了解决这种困难的办法,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而这种商品他就表现为一般等价物,事实上,这也是货币的本质。”
张凤喜敲黑板:“因此我们可以说货币就是商品,但我们不能说商品都是货币。”
“历史上充当货币的商品有很多,包括牲畜,贝壳,花纹奇怪的石头等,后来贵重金属因为它独有的一些特点,而成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
张凤喜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他从不看课本,两手空空也没有教案,多媒体打开后摆在那只有第1张页面。
但讲课却讲得行云流水,而且有非常鲜明的幽默生动的个人风格。
最关键的是,交代了很多他这么多年做题的私货。
临近下课的时候,沈唐回过神来,发现课本上已经满满记的全是笔记。
看了下表,张凤喜笑道:“马上下课了,给你们留个课下思考任务。”
啊?
同学们只能庆幸不是做完题才能下课。
张凤喜也没有写黑板,而是口述,道:“关于(人们自种自食的农产品),有四种说法,你们找出其中正确的两项。
①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②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的劳动;
③不是商品,因为它只有使用价值;
④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1和3——”
张凤喜问题刚刚问完,底下就有10多个同学喊出来。
这题目出的水准不够啊。
他要么是商品,要么不是商品,所以只可能1和3或者2和4。
然后又是自产自食,没有交换,直接1,3走起。
聪明!完美!
张凤喜愣了一秒,然后嘴角勾起来,眼睛半眯着。
“完了,我觉得要出事儿。”沈唐趴下小声和冯珺说道。
“怎么了?”冯珺终于把数学搞懂了,心情很好。
沈唐当然不会说出来。
因为他觉得这位年级主任刚才的表情,和小恶魔时期的冯珺如出一辙。
果然,张凤喜呵呵一笑,道:“上一道题只是热个身,接下来才是真功夫,你们听好了。”
“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什么?选择两项。”
说完题目,张凤喜开始说选项。
“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
“来吧,做吧。”张凤喜抱胸笑道。
一个字,懵。
明明是这节课讲的内容,明明感觉自己都会了,那为什么就不会做这道题呢?
看着台下一张张眉头紧皱的脸,张凤喜心中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