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将军多难关你都挺过去了,到了后一关,更应该咬牙坚持过去才是。”齐文书说道:“你看看你的周围有多人希望你能好好活着。”
刘正望看着这些百姓们看向他的眼神无不带着感激。是他收回失地是他让他们免于做奴隶,也是他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你说的对。多难关我都走过来了,临了的时候,却放弃了,是可惜的事。”刘正望死寂的心,再次活跃起来。
九嶷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不会让汉人沦为夷人的奴隶。”刘正望直起身,遥望北方。
一月的路程,九嶷再次踏入汴京城。
汴京城还是同以往一样热闹非凡。
九嶷没空回原主的家,直接随齐文书一道,去了兵部侍郎的府邸。
“文书、元厢你们可总算回来了。皇帝生病文灵被太后囚禁,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齐侍郎除了替自家女儿担忧他还担忧太后再次把持朝政与夷人议和。
齐文书说:“文灵被囚禁,怪不得刘将军会被下问罪诏。”
九嶷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说:“太后不死南周无望恢复振兴。”
齐侍郎赶紧阻止他这话,“小心太后耳目。”
齐文书却是不怕,“爹,我跟元厢随刘将军一起北伐,一年有余,已经夺回北边大半城池。这一年,我们自给自足,一分钱粮没向朝廷伸手要过。你想想看,七十万大军,一年的补给需要多军饷。”
齐侍郎无话可说,他坐下喝杯茶润会儿嗓子,屋子里安静下来,人若有所思。
九嶷打破沉默,他向齐侍郎问:“齐伯,宫中现在有多能征善战的将领?”
齐侍郎惊了一下,起身问:“你打听这个做什么?你要做什么?”该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就是你想的那样。”九嶷向他们比了个划脖子的动作。想要前方将领无后顾之忧,唯有动政变,把朝政握在自己手里。
“这个好,我早就看那老太婆不顺眼了。好好的大周国,叫她弄成了什么样子。”齐文书对九嶷的决定,举双手赞成。
齐侍郎连说不妥,“太后身边有高手,你们不是他的对手。”
九嶷站起来说,“这不不必忧心。侄儿从军一年,别的没学会,武艺倒是进步不。”
十五元宵佳节,朝内朝外,一片乐和景象。夷人派人送来朝贡,还有议和文书,议定与南周,南北治。
这天的宫中晚宴,让陈太后很是高兴。因为夷人的亲王,亲自来朝,向她递上议和文书,并表示,以后愿意与南周和平相处。但有个前提,处置刘将军,把北方夺回的失地还给他们。
正合她意。成日里打打杀杀,有什么用。大家都平安无事,安安稳稳地相处不好么!
陈太后忙点头赞同,遭到主攻一派的东党人员一致反对,西党也不太赞同太后的主意。唯有太后党,一直上蹿下跳。
“太后,万万不可。刘将军是我们南周的支柱,了谁都不能少了刘将军。”这是主和派西党的某个大臣。头脑还是有的,只是他们是为了自己着想。一旦刘将军没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成为夷人的大臣,日子可不太好过。
有人起身向夷人的亲王问道:“贵主提出来的议和条件,是否有点苛刻?明知道我大周离不开刘将军,偏要以刘将军为条件。”
亲王起身回,“刘将军,只怕是刘天子吧!他比在座的可强多了。若是他为汉人天子,我们北夷必定岁岁纳贡,自愿结两姓之好。那么,这议和也没必要了,告辞!”
此言一出,众南周大臣,面上不太好看。
陈太后更是坐不住了,“等等!我答应你的条件。”自有太监挡住夷人亲王的去路。
“太后。”眼看太后中了夷人的圈套,齐侍郎起身,劝阻:“太后,刘将军一心为国,万勿听信夷人的狡诈之言。”
“齐侍郎,快回来。”齐侍郎旁边的大臣叫他。
陈太后厌恶地看了齐侍郎一眼,让人把他拖了下去。等议和的事敲定下来,齐侍郎一家,就让他们去见他们的祖宗。
夷人亲王,心中带,面上还是一派的正经表情,“太后一定要想好,本王不喜欢出尔反尔的人。”他连失两个儿子在周人手中,不让他们脱一层皮,怎么对得住自己死去的儿子。等周人成为自己的奴隶,他也让他们尝尝失去亲生骨肉的滋味。他要千倍万倍地,从周人身上找补回来。
陈太后立即表态,“亲王放心,哀家明日就下令处斩刘贼。况且,哀家的兄长,正在为你主效力。就算不看在我面上,也请看在兄长面上,不要计较刚才的过失。”
亲王说:“正是。你兄长陈清夷,可是一员识时务的良将名臣。也为我大夷国做出了不的贡献。此次,本王前来,也是尔兄长极力向主上谏言,与南周结为同盟国,共享太平盛世之故。”
可不是么。陈清夷自谓是大周的忠臣,后还不是做了他们夷人的贰臣。为他们夷人出谋划策。若不是他陈清夷的离间计,处散播童谣离间南周朝廷,议和的事情怎么会这么顺利。
陈太后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