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她还可以将就着吃下去,量是这饭她吃不下去就是真的吃不下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都会尽量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杜箬知道,她这时候若是反驳的话,妈妈就更听不进去她的话了。
她换了一种方式对何春华道:“妈妈,你种的庄稼幼苗,隔一段时间你就给施一次肥,但若是你一次性将庄稼生长的肥料都给它,它会怎么样?”
这回轮到何春华沉默了。她听到杜箬这话,就知道她的用意了。
何春华种了这么多年的地,怎么会不知道庄稼施肥过度会怎么样?轻则影响禾苗生长,严重的话禾苗会直接被肥料烧死。
“你少给我扯其他的,庄稼是庄稼,你是你。你是我生的,我还会害你不成?”何春华板着脸,开始行使家长权威。
要是以前的杜箬,肯定就不敢再说话了。因为这时候再开口,很大可能会引来妈妈长长的念叨式教育,她会一边诉说着家庭的现状,一边强调自己独自支撑家庭的不易,一边责怪杜箬不懂事不乖乖听话,让她少操一些心。
这时候,只要你在她周围出现,耳边就不会有清净的时候。这种教育方式,在前世的结果就是,说得越多作用越小。
杜箬觉得让小孩子适当明白家里的境况是可以的,但是过分强调她却是不赞同的。她很能理解一个大人经营照顾家庭的不易,你怎么能期待小孩子懂得大人身上的责任呢?
要是小孩真的懂了,那么性格也变了。至于变好还是变坏,那就不好说了。至少前世,杜箬是没有往好的方面变的。
虽然妈妈的眼神让杜箬感到有压力,但杜箬还是开口说道:“道理是一样的啊。种庄稼的人都希望庄稼长得又好又快,但是哪怕再急切的期盼,也不敢频繁的去浇水施肥啊。”
何春华看着杜箬沉默了一会儿,虽然她心里觉得杜箬说得有点道理,但面上还是很不高兴,“随你的便吧!你以为我想来管你?人小嘴皮子倒是厉害,说得我跟后妈似的,让你吃饭倒像是要害你。我们小时候要是有人这么逼着我们吃饭,我做梦都会笑醒……”
杜箬对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她明显的感觉到妈妈生气了,但是她是真的冤枉。前世的经验告诉杜箬,这时候开口解释明显是不理智的行为。
妈妈只读了小学,到现在为止就没有走出过县城,而且一年中去县城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基本上都在桃花村打转。你和她解释的道理她不懂,她就会觉得你是错的,她只认自己的道理。
前世杜箬上高中后,和妈妈的很多观念发生了冲突,经常发生争辩,但最后的结果是妈妈认为她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要不就认为她读得书多了就看不起自己父母了。到后来,杜箬就放弃了挣扎。
现在的杜箬就有了先见之明,一声不敢吭,默默的端起何春华面前的碗,将锅里的饭给她盛出来。而她自己则去收拾锅碗喂猪去了。
杜箬了解自己的妈妈,这时候默默的埋头干活是平息妈妈怒火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