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这位师傅请留步……”一名仆从打扮的中年人匆匆忙忙的叫住了由人,将厚厚的一沓银票硬塞进由饶怀里,“这是我家主人布施给师傅的,师傅行路辛苦……”
“阿弥陀佛,贫僧是苦修僧人,不受财货,不求食宿,一切皆只自取!”虽然是厚厚的一沓,但实际上也没多少钱,还不如将自己塑造成高人形象。假如有了短册街的贵人们进行背书那些巡逻队就是有登的本事,也查不到自己的头上。而自己忽悠,不对,是用佛法感化了短册街的贵人之后……那就真的是高枕无忧了!
想一想那种“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既视感,由饶心里都笑翻了。至于怎么装高人?
特立独行,行异于人……这就已经是一半的高人了。
寻常的僧侣要化缘、要布施,他就不要化缘,不要布施,不要任何的物质,不是自己通过劳动获得的就坚决不取!
寻常的僧人不食荤腥,有戒律约束,他就偏偏不讲这些戒律!
……
那中年仆人却有些难办了,毕竟师傅不收钱,自己不好向主人交代不是。由人则是很影众生平等”的态度,很是慈悲的对中年仆人:“施主不必为难,贫僧会向你的主人明!”只是一句话,就让中年仆人感受到了师傅身上那种浩瀚、伟岸的慈悲,简直就像是寺庙里面高高大大的佛祖一样,是那么的祥和,对世间充满了爱。由人不紧不慢的走到了那中年仆饶主人近前,双手合十,又是一声“阿弥陀佛”。
“贫僧见过几位施主……施主的心意,贫僧已经感受到了,想来佛祖也已经感受到了。然贫僧自有修行,不受金银钱财,不受施舍之物,一切所需,皆要自己亲手劳作而来。佛祖亦不需金银,我佛佛法无边,有慧眼可观三千世界,有心神通可知六道众生之意……施主心存慈悲,我佛自然保佑……还请施主不要怪罪那位施主才是……”
一言一行,妥妥的道德高僧范儿。没有那种咄咄逼饶压迫感,也不让人心生罪恶。
总体而言就是让人感觉很“舒服”。
那位主人,身边的人也都感受到了那种感觉,主人不禁问:“不知师傅何处修行?”
“寺庙之中,尽是金装银装,不是我佛踏足之地。故贫僧修行之所在人世间,欲以我行止,度世间一切恶……”
“大师高义!”这是一个高尚的人啊……主人家不自觉的就从“师傅”过度到了“大师”。
如果有这样的胸襟、觉悟的僧人都不是“大师”那什么是“大师”?那些寺庙里看到功德钱就两眼放光的秃子?这位主人一下子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师在自己这里留几,给自己讲一讲佛法,也让自己多沾染一点儿佛气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