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上一杯热茶,白曼殊桌下被黑色丝袜裹住的美腿彼此交换交叠,手上则随手翻开了一页。
“山海经内容真伪暂时不做讨论,我们并不知晓背后的真相,可以假定为假,亦可假定为真,现在就假定山海经为真,然后进行研究。”
闻言,江莫点头。
喝了一口茶,白曼殊道:“你可知道山海经流传至今已经换了好几个版本,现版已经是删节无数次之后的结果。”
“汉、隋、唐都有过整理编校吧。”江莫。
“最早的山海经包罗万象,文地理,历史民俗,无所不包,它以图为主,配以少许字,传至今已经变成纯文字版,配图反而少之又少了,其中变故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西汉末年刘歆。”
江莫神情一振,“哦?我恰好知道这家伙,王莽篡汉之后刘歆曾改名叫刘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没多久就被王莽果断弄死了,很有想法,好像在当时算出来了非常接近圆周率的数据,当得上文学家文历法学家,总之成就蛮多的。”
微微颔首示意江莫的不错,白曼殊继续道:“和平年间,皇帝命刘歆与他父亲一同整理皇室典藏,其中就包含了山海经。可能你不知道这次整理皇室典藏意味着什么,可以,对华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刘歆一辈子抹杀不掉的巨大功绩。”
微微缓一口气,她接着:“那时候文化传承非常不方便,项羽破秦,一把火烧了咸阳宫,当时的书籍烧坏不少,传承到汉朝文帝时期又有一场大火烧邻二遍,于是皇帝才想起这些书籍应该保护一下,就命人整理,可是,竹筒乱丢乱放,很多又被烧得只剩只言片语,往往数年才能整理出一套,效率奇慢,直到,刘歆父子接手此事。”
江莫:“他们做成了这件事吧。”
“嗯呢,尽管刘歆后来意图谋朝篡位,以至于晚节不保,但这件事上还是很厉害,用了二十来年吧,十余宫殿的竹筒被他们整理好,用一座宫殿就装下了。”
白曼殊的话意有所指。
毕竟十多座宫殿的资料整理成一座宫殿,内存被清了这么多也太明显了。
又了刘歆意图谋朝篡位,这在指刘歆人品有毛病啊。
确实,任何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刘歆改名刘秀这一点都有无尽的槽想要吐。
领会到意思的江莫顺着往下问:“被刘歆这家伙给删减了?”
“可能有些东西确实拼凑不起来吧,删减时也做过批注自己删了多少与缘由,刘歆的上山海经表上有,山海经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
所以,还有十四篇一无所踪。
江莫知道山海经的具体篇幅确实存疑,众纷纭。
“删除十四篇山海经的理由是什么呢?可以看一下刘歆刘向父子的删节的理由,总结一下大体有三,第一,重复的,就删了第二,认为是伪作,就删了第三,认为不符合当代独尊儒术的思想方针,所以删了。第三点从荀子上可以推测出来。”
这第三点,堪称古代404。
起被删节,荀子那叫一个惨,三百二十二篇给活活删成了三十二篇。
删掉了十分之九。
荀子的思想是啥: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也就是不管老下雨下雪还是下冰雹,和当朝在位皇帝是不是好皇帝莫得任何关系。
汉朝当代思想观念又是啥,独尊儒术啊!
儒家大佬董仲舒他老人家的人感应正大行其道呢,人感应什么意思呢,就是,灾人祸什么的,是你皇帝有罪,德行要不得,上感应到了所以上赐给你的惩罚。
总之就是把所有的锅都甩在皇帝头上。
荀子与董仲舒两种思想观念可谓完全相悖。
所以,不删你荀子删谁啊,要不是你的那句名言太出名了,都删个干干净净。
“山海经也是因为第三点被删的吗?”江莫能听出白曼殊的潜台词。
“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曾经这么过:禹本纪山海经吾不敢言也。一本讲怪力乱神的山海经而已,原本中有什么内容,让司马迁看过之后,明明提了一句,却又偏偏不敢明呢?”
白曼殊以问代答,但意思都已经表达了出来。
顺着白曼殊的问题,江莫往下推测。
很显然,是山海经中有违西汉大环境的内容,所以司马迁这种认真的伙都在经历过复杂的思考后,选择闭嘴保平安。
山海经这部分不能公开的内容到底指哪方面,不言而喻。
毕竟司马迁还是个老实人,偏偏把禹本纪也拿出来和山海经放在一起提了一嘴,已经在明示各位,山海经那部分内容,就是记载三皇五帝的内容。
另一种历史真相里截然不同的三皇五帝。
江莫不禁回想起了一本书。
编着于春秋年代的一本竹书纪年中,可是明白的推翻了史记里第一位贤相伊尹的光正形象,揭露出了其别的面目,当然,仍需考证,毕竟经过了宋代的重新整理,降低了可信度。
竹书纪年是华夏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史。其内容对儒家幻想的世界极尽打击与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