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些教授也没办法,国家这个时候真的是缺人才啊。
耿越现在基本每天都会对黄少文说一句,“文子,把你的脑子借我用用吧!我快死了!”
末了还基本还会说一句,“早知道我就学文科去了。”
不过可千万别小看这小子,包括韩卫国和钱风。他们嘴上叫苦叫累,可该学习的时候是一点懒都不偷。而且即使是教授们这么大的压力下,这些家伙居然还是凭借毅力,这么硬生生的撑住了。
再次旁观这一幕,黄少文不禁感慨,有时候你真不知道什么才叫天才。
毅力跟智力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呢?
黄少文一边看着,一边啃着苹果。苹果啃完了,也该睡觉了。
黄少文现在完全是养生流大师,早睡早起,多锻炼。正常跑步还打球。无论是乒乓还是羽毛篮球全都玩。
其他三人还在奋笔疾书,为了完成今天教授布置的作业。要问为啥他们不直接抄黄少文的?
笑话!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起码的节操还是有的好吗!
不管他们,黄少文拿起洗漱用品就出了宿舍门,招呼了一声,“你们先写着,我先洗洗睡了。”
毛巾往肩上一甩,姿势要帅,出门而去。
其他三人抬起头互相望了望,如此情形只能用一个这个时代还不流行的字才能形容他们的感受,“靠!”
文学青年和理科生不一样。黄少文觉得大学里能像自己这么轻松的,估计只有文科生。
理科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一个问题摆在面前,答案是什么就是什么。
而文学青年则经常会为了某个问题争论不休,因为谁都有自己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盖因各自的成长环境造就的每个人的不同性格。
从这里又能发现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学文学的人大都家里比较有钱有势。孩子们自小成长的环境就比较注重追求人的精神世界。
可中国多的是穷人,贫农。如果二十年后黄少文功成名就之后倒是可能追求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在现在的时代,他觉得一切还是以吃饱为要。
耿越是个很奇怪的人,但是以耿越的家庭背景去分析一下,就不觉得他奇怪了。
这小子打小的时候就爱文学,可是他的父母却不同意,偏就认定了理科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这也是国家的未来。
耿越反抗不了,学了理科。但是像他这么聪明的人,十八岁的年纪考上大学,脑子比钱风韩卫国要精神很多,所以这小子学有余力的时候经常会参加一些文学青年的聚会之类的。
周末的时候,黄少文一般会去校外走走。也算是重新回顾一下老北京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