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三年,平阳县白石巷林家老宅。青石板路被打扫的一尘不染,不算宽敞的巷子里车水马龙,人流络绎不绝。
时逢林老先生甲子寿诞,平阳县乃至州府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要来拜访一二。一身青布衣衫的林管家侍立在侧,无论是面对锦衣华服的公子,还是布衫褴褛的老翁都谦恭有度。
平阳望山书院居大魏三大书院之首。先有皇室动荡期,霁山先生林景熙冒险拾取皇室骨骸的义举,后有广招天下学子不问贵贱的校风。林家俨然成了天下读书人的风范楷模。平阳县虽然不大,也成了各州府学子的心中天堂。
林肃提着书袋绕过各式的马车。经过林家老宅时,恭敬地站定,远远地拜了一拜。时值霁山先生寿诞,门口不乏恭敬的学子对着大门敬拜。林肃静立其中,倒也不显眼。
白石巷曲曲折折,本是林氏一族的聚居地。林肃穿过人流,闪身进到了巷子深处。
关上院门,一座安静的小宅子出现在眼前。典型的四合院落,中庭摆放了四个石凳,一张石桌。正房门口左右分别设了小型的荷花缸,荷叶刚抽出新叶,泛着惹人喜爱的新绿铺在水面上。
正房住的是舅舅林觅,厢房住的是表哥林严,林肃跟母亲林寻则住在西厢。
水沅正在厨房帮忙,看到林肃,忙跑了出来。“少爷,今天这么热闹,你怎么不出去逛逛呢?”边说边接过书袋。“外面乱糟糟的,没什么可看的。”林肃看了眼东厢房,随口问道:“表哥还没回来吗?他坐马车应该比我快一点。”“大少爷没回来,估计是跑出去玩去了。”林肃不置可否,十几岁正是贪玩的年纪,何况自己的表哥还是个活泼的过分的少年。
每逢霁山先生寿诞,县城里必是一派热闹。正是暮春四月,各色花木,游鱼鸟兽也都鲜活起来。平阳城生机勃勃,城外的青草湖,接连洞庭大泽,文人墨客无不倾慕,泛舟水上,吟咏畅快。
林肃刚满十岁,借读于望山书院。望山书院作为全国最知名的学校,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而林肃作为外来人口,还能借读于此,也是托了林氏族人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