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皇帝问话,右将军吕据常年在外领兵,他当然知道东关的重要性。于是出列回答道:
“臣据以为,桓王平定江东。出历阳渡江至牛渚,牛渚者吾国之咽喉,若守牛渚必守东关。”
桓王乃是长沙桓王孙策。孙权称帝时追封的。
历代从北攻南的渡江位置,京口江面远宽于采石,只能作为偏师有余,无法大举进攻。
以当时的渡江技术,要从东南平江东,只能出历阳渡牛渚。孙策就是沿着这条路线平定东吴的。
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灭吴之战也是仿照孙策走的这条路。
武卫将军孙峻亦然出列道:“陛下,臣附议,濡须水出巢湖,从东流经濡须山与七宝山之间,两山对峙,中间有石梁,凿石通流,至为险阻。若修筑两城,可占有利地形以拒魏兵。”
中书令孙嘿听完,跃跃欲试。于是出列道:“陛下,吾国与魏国于东兴东西对峙,隔濡须水相望,若修大堤阻巢湖水,必占魏地,今,先帝去世不久,国丧期间,若贸然修筑,只怕魏国会引兵攻伐,臣窃以为,此事当缓不当急。”
中书令,掌传宣诏命。孙弘死后。中书令一直空缺,身为右仆射的孙嘿,前两日刚刚被晋为中书令。
孙嘿的想法是,自己刚刚上任,想在皇帝和百官面前的刷刷存在感。于是就有了刚才的回答。
不过孙嘿说的却是是实话,历史上魏国就是觉得自己是三国里面的老大,只有我欺负别人,哪有别人欺负我的道理。你诸葛恪真行,在我的地盘修筑大堤,不打你打谁?于是才有了东兴之战。
不过,孙嘿说的虽然对,但说的不是时机,前面三位既是辅政大臣,都带过兵,打过仗的。对地形什么的甚是敏感关心。你一个刚刚上任的中书令,屁股没坐热,你敢去撩虎须?
三位辅政听完孙嘿的说话,瞬间把眼神都集中在了孙嘿身上。心想你孙嘿是不是拿错剧本了,三位辅政大臣都点头的事,需要你孙嘿出来说宜缓不宜急?你孙嘿是从哪块石头里蹦出的逗比?
孙嘿被看的有些发毛,于是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
俗话说装比遭雷劈,打脸这件事,常常来的很快。
太常滕胤出列说道:“陛下,先帝本来就有遏敌东关的计划,只是未付施行。现在修筑东兴乃是完成先帝遗志,况且军国重事,当早下论断。”
四位辅政大臣,都赞同修筑东兴。
孙嘿刷存在感没成,反被打脸。只好羞愧的回来百官两列中,低头不再言语。
听到自己的死党滕胤也出来力挺自己,诸葛恪趁热打铁,继续说道:“陛下,东兴乃国之咽喉,修筑堤坝,于国有利,若敌寇自远道前来送死,吾等将士们凭靠皇朝威德,献身效命,占地形之利,必让魏军有来无回。”
“臣峻,附议,妄陛下当机立断。”
“臣据附议。”
“臣亦附议。”
“既如此,拟诏,命大将军诸葛恪督筑城事宜,司职各部辅之。”孙亮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