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底,公司的销售额迅速攀升到了1亿元,回款率超过90。
员工总数接近250人,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干劲,就连原本流动性较大的生产和储运岗位,都很少有人离职。
但倪长乐还是有点不太满意公司的人均。人均40万出头的产值,还算不上有多么厉害。
有的高科技公司,人均产值达到了60多万。当然了,这种公司也不多,只在一些新兴的轻资产小行业会出现。
倪长乐考虑的重点是,快速提升100这种高附加值的机型在整个销售额中的比重。
2008年春节刚过,周朗就不负所望,带着第一事业部的几个技术员,成功地做出了100样机,从75一直覆盖到93。
而且,100和周朗在原来公司开发的机型并没有什么雷同之处。也就是说,100拿到市场上公开销售,完全不会侵犯对方的知识产权。
倪长乐是知道原因的。
周朗原来那家公司虽然给海田供货,而且量不小,但那老板很吝啬,周朗只是高薪却没有股份。
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公司。那老板为了掌控大局,故意让各部门内耗,平时爱听各种小报告。
倪长乐适逢其时,如果没有及时挖周朗过来,他就肯定加盟别的同行了。
周朗实际上留了一手底牌。他所掌握的两套源码,只给了前东家一套,而且在可靠性方面,比100还略差些。
倪长乐就不同了。
挖周朗过来的时候,涨薪幅度超过30,而且做出承诺,第一事业部无论是否发展为全资子公司,周朗都有20股份。
这就是双赢,符合财散人聚的商业哲学。有这样的平台,周朗当然愿意全力以赴了。
当然,得益最大的,始终还是公司。
倪长乐和孟平都很清楚,如果这套源码经过优化,在所有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场合都能用得上,那可不得了。
两人都坚定地认为,永磁同步电机的低速大扭矩等优异特性决定了其在未来数年中,必然会得到各行业厂家大力推广。
所以,倪长乐几乎成了罗太康和周朗的“老板”助理,使得100的开发过程毫无阻滞。
而罗太康也很给力,通过先前那个改机商掌握了必要的改机技术和步骤后,直接联系了一家国内著名汽车公司的下属塑件厂。
然后就是第一事业部精锐齐出,搞定了其1600大吨位注塑机三泵合流的技改工程。
整个工程极为顺利,而且实测节能率超过了40。
第一事业部的业务和技术人员都很高兴,但倪长乐却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就是公司没有配套的同步电机,只能从浙江一家合资公司外购。虽然对方交付还算及时,但对于以后的大规模推广来说,始终是个隐患。
如果没有自己的同步电机,就意味着公司的实力还不行。
对于很多公司而言,他们可不希望一套电气驱动控制系统中,有太多家供应商品牌。
像油泵、法兰这些组件,外购就没问题。但制动电阻、电机和驱动器,都是驱动和传动部分关键组件,就得打自己的品牌。
制动电阻还好,开发一点都不难。但川腾如果要开发同步电机,那就太麻烦了,更会错失市场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