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行人来到江边,租了一艘船,又雇了一位撑船好手和一位以讲古谋生的向导,乘船赏景去了。
当船从直来直往的江面拐向另一侧,再往里行一大段水路,又拐了几个弯儿时,景色开始不同寻常了。
姜蝉看着便不由笑道:“这的确得是本地人才能知道的景色。毕竟哪个外乡人会无事绕这么多远路来寻呢?而且也没有哪个外乡人会知道在这些边边角角里会有如此的奇景不是?”
僧行赞同道:“是这个理儿,只有常年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人才会熟悉这些,他们是把家乡的边边角角都摸遍了的。”
自从拐入这条道儿,飞泉常现,各色奇石常在,来往行船也渐多,可见此处的确不负其盛名。
而且那位向导口才委实不错,态度也拿捏得当。
那些美景传说从他嘴里娓娓道来,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好比前面那座山,被称作“睡佛”,一行人朝着对方介绍的那个方向望去,细细品味,确实颇有“睡佛”的韵味。
自然界存在很多与人形象的景物,而人们也往往喜欢对其加以神话,使其变得与众不同,充满神秘。
那座“睡佛”似的山也同样不能免俗,它也有独属它的那么一段神话故事。
据说某次夏汛,暴雨接连不断,而锦屏县周边又无高崖阻挡,堤坝眼看就要被冲毁,洪水眼看就要涌向周边村子,一位路过的得道高僧不忍见百姓流离遭罪,沃土面目全非,便变幻出巨人法身,横卧在堤坝上,堵住了汹涌的江水。直到江水退去,各村村民前去答谢高僧,才发现他已经变成了一座山,永远地守在了那里,远远看着就如睡着了一般,所以人们便尊称他为“睡佛”。
在赏“睡佛”之景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可乐的事情,就是在“睡佛”那个方向,除了那座“睡佛”似的山,还有其它几座远近不同的山。
当时姜蝉他们旁边一艘船上的人也正在品味那座“睡佛”。
其中一个游客指着另外一座山,对其友人道:“那石壁上的黑色痕迹看着确实像一个人脸,但非要牵强地说它是睡佛,过了吧,怎么也不像啊!”
对方友人顺着它指的方向望去,那里确实也如一副人脸图,但他更明白友人看错了地方,便道:“不是那里,是那座。”他边说边指,不停地比划。
“哪里?你指的还是那里啊!”
“哎呀,我指的不是你说的那里,是那里,就是你指的那座山的旁边的旁边!”对方友人激动地掰着他的脑袋,“顺着我的方向看,那里。”
“你放开我,我自己看。”那人扯下友人的手,再度细看,然后理直气壮道:“明明还是那里。”
友人,友人很是气愤,道:“朽木不可雕也。我明明说的不是那里……”
直到姜蝉他们的船开走,前往另一个景点,那两人还在争辩。
姜蝉严重怀疑那人是个空间感超级差的方向白痴。
她在现实中也遇到过类似的人,特别是张贴东西的时候,明明贴歪了,水平都不在一个平面了,但对方看着,感觉那就是贴整齐了的,他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哪怕你指出来了,他也看不出。
船篙在碧水上划出缕缕波纹,扩撒开去,波光粼粼,格外耀眼。
不多时,另一个景点便到了。
这是由两扇崖壁组合成的一个景点,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整个崖壁呈灰白黑三色,就像是哪个技艺高超的画家泼墨留白画上去似的,看着就使人感觉意味无穷。
当然它也有属于它的故事。
这里的每一景都有故事,哪怕只是一处飞泉流水。
晶莹剔透的泉水从崖壁垂泻而下,汇入江面,氤氲出一片朦胧水雾,令人如至仙境。
……
美景还很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时间已近午时,众人只能遗憾地打道回府了。
时间短暂,这么多美景却只能粗略看过,实在是不能尽兴,还是自己寻游,想怎样看就怎样看,爱看多久就看多久的方式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