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课的必要性,大部分人都是持怀疑态度,包括李自成和田见秀,不过他们觉得,反正晚上也没法集体操练,闲着也是闲着,把士兵们聚在一起让他们识几个字,总比让他们各自在营房里聊天扯淡强,最起码让他们老老实实坐着,还能培养一下组织纪律性。王瑾的课程里,军事知识是最受欢迎的,现在成天打仗,大家自然都对这方面感兴趣,王瑾教授的内容主要是他过去当兵的经验以及个人武艺传授。历史也算比较受欢迎,毕竟王瑾是说书出身,把历史讲得很有意思。但是数学和自然科学,谁也不知道学这东西有什么用。
不过,数学在行军规划、物资分配、粮饷发放等问题上的实用性还是显而易见的,观星辨位、判断天气一类的知识也都是平时行军时用得着的,既然李自成和王瑾要教,他们也就老老实实去学了。至于能教进去多少,王瑾自己都不抱太大期望,但还是得努力试试,至少自己的四个养子一定得尽可能多地学习从另一时空来的知识,他可不想把天才教成废物。
王瑾每天晚上还会说一场书,这才是最受欢迎的。这可以说是全军唯一的娱乐活动,只要是不当值的人都会尽量来听。三国、水浒、杨家将、封神、西游这些书,乃至此时还没有的说唐、聊斋、岳飞传、明英烈王瑾都能来,就算是金瓶梅他也能说。当然,放在二十一世纪,他的艺术水平一分钱都不值,可是在十七世纪的陕北农村,他就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了。思来想去,他还是选择了三国、水浒这两部书,第一是因为故事的流传度广,士兵们容易接受,第二是因为这两部书会涉及很多他们很快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方便他在其中穿插军事知识讲解。行军打仗的基本规则、队列的重要性、军队如何组织、情报搜集、军规军纪乃至于武术都可以接着说书的机会对士兵教授,也方便趁机黑大明朝的政治腐败和军事腐败。其实也用不着黑,队伍里净是破产农民和逃兵,官府和军队有多烂,他们虽然知道得不如王瑾全面,但也大体上有数。水浒传后面可以接岳飞抗金,对于将来和清军作战也是个教育。
王瑾的这个举动,直接导致后世水浒传的通行版本变成了“王版”,这一版相对于原有版本有大量的剧情改动。卢俊义按照精忠说岳的设定是林冲的师兄,在火并王伦之后便出场了,是梁山从北地买马的中介。秦明与慕容彦达不和已久,而且一出场就是花荣的妹夫,花荣造反之后被慕容彦达借机陷害。朱仝直接跟着雷横一起上了梁山。徐宁是林冲的把兄弟,因为林冲之事受到牵连……总之,梁山一百单八将每一个都按闯军的价值观修正过了。王瑾也并非瞎编,他改的这些故事,在明末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原型。更何况水浒本非一人之作,而是一个由不同时期的无数作者共同创作出来的故事体系。施耐庵可以修改元杂剧的剧情,凭什么他王瑾就不能修改施耐庵的水浒呢?再说了,明末流传的水浒传中间已经经过了很多人的增补删改,到底和施耐庵的原著还有多大关系也很难说。
大聚义之后的部分,着重描写官军围剿梁山的过程中如何强征民夫、烧杀抢掠,梁山招安之后如何受到朝廷的排挤。征辽这一段被删掉了,辽国按照历史设定,被宋金夹击灭亡。方腊、王庆、田虎三人从割据势力被改成了流寇,基本上是按照明末的农民军首领塑造的,队伍良莠不齐。石宝、邓元觉等人被描绘成了悲剧英雄,浙江四龙之类的人物则是按照白广恩这样农民军中的败类来写的。宋江死后,又让其余好汉参加了抗清战争,在钱彩的说岳全传中,宣和时代被增加了十五年,导致金军南侵时梁山好汉都已经老了,王瑾把这十五年删掉了,让剩下的梁山好汉都参加了岳家军,然后又阵亡了一批。说岳全传里的金兀术简直比岳飞还伟光正,王瑾则基本按照现实中的后金形象来塑造里的前金。最终故事在风波亭结束,没有岳雷扫北的架空剧情,岳飞父子被害,李俊、童威、童猛远走海外,其余少数幸存的好汉各自归隐,就此以悲剧告终。
就这样,水浒传在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之外又多了一个百八十回本,而且成了最流行的。第一是因为它长,故事最全,第二则是因为王瑾的地位。虽然在文学水平上王瑾远远比不了金圣叹等人,但是仗着对军事的了解和对农民军、明军、清军三方的熟悉,以写实取胜。更重要的是,在明末这个以反抗明朝暴政和清军屠杀为主线的时代,这本书成为了一面号召反抗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