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祈年殿,公卿百官济济一堂,9岁的小皇帝刘协坐在帝位上,默默地打量着众人,一言不发。
右侧设了一张虎皮大椅,上面正坐着一个彪形大汉。此人身体肥胖魁梧,黑黢黢的宽脸膛上,满面横肉,浓重的眉毛与须頾俱已黑白掺杂,一双金魚眼,眼泡鼓出,凶光四射,令人不寒而栗。他就是当今天下最有权威的重臣董卓。
董卓,字仲颖,陕西临洮人。他的父亲董君雅曾做过县尉,算是文官武职。但董卓不想走这种读经书入学堂,经推举而做官的仕途。他认为乱世当以武立身,以武取富贵。仗着自己力大善射,能左右开弓,于是纠集了一帮不法少年舞枪弄棒,呼朋交友。
董卓为人看似粗猛,其实狡猾多谋。西北地区风俗尚武,又是羌、回等彪悍的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董卓就在这种环境中培养了一身江湖侠气。
有一次,董卓为了招待一些豪侠朋友,不顾家境不堪,竟杀了自家的耕牛来款待。须知古时一头耕牛不但是最值钱的私人家产,而且是国家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根据法律不可私自宰牛,违者是要受处罚的。
于是董卓豪放仗义之名传遍了当地。很快,他被凉州太守段颎看中,招揽入军,成了一员正规边防部队的低级军官。从此,董卓借着镇压黄巾军,讨伐韩遂等当地割据武装等战功,开始起家。
使董卓能够跃上政坛的转折点是,段颎推荐他到洛阳,在袁隗司徒府任司徒掾处长,成为了高干候选梯队的一员。袁氏故吏遍天下,投靠袁家就意味着官运亨通。果然,董卓外放后先后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东中郎将等高官大官,再到前将军这样顶级武官的高位。
他身在地方,心念京都。十常侍之乱真是天赐良机,偏偏何进这草包又出这笨招,招地方军阀入京,董卓乘机进军雒阳曹丕立国,改称洛阳,很快把持了朝政。
董卓进京时,只有区区3000余步骑。他耍了个花招,每隔四五天,就令部队悄悄于夜间出城,躲藏在附近山野,到天亮又扬旗敲鼓地回城。官民都以为凉州的援军一批批到了!兼并何进、丁原的部众后,势力急剧膨胀的董卓就任有职有权的太尉。京城已无能与之抗衡者。
董卓自任相国后空出太尉一职给司徒黄婉,司空杨彪接任了司徒,光禄寺卿荀爽接任司空。这些赫赫有名的三公皆不过是装点朝廷门面的摆设,一切朝政大权都在董卓掌控中。
此际,高踞金殿之上的董卓张眼望去,左侧是一排雄豪的武将:依次是李傕,郭汜,张济,范倜,李蒙,王芳,胡轸,徐荣,张辽等人,一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压人。
董卓的凉州军已经发展成体系庞大的军事组织,总兵力达10万,这些人自然都是他的的心腹大将,是他争夺天下的资本。
董卓满意的点点头,又把目光投向右侧的文臣。除了杨彪等三公,还有主动前来投靠的尚书周毖、郑泰,城门校尉伍琼,长史何颙等。这些人平时为董卓出主意,议朝政,给董卓和他清一色的凉州武将们,带来了治理国事的方便。董卓哪里知道,这些人竟是汉家的忠臣,袁氏家族的死党?他们利用董卓收买人心,招揽人才的心理,推荐了蔡邕等许多天下名士,入朝做官。
董卓因政治上粗俗无知,十分信任他们,居然听信他们的忽悠,解除了对反对派的通缉令。封逃出京城的袁绍为渤海郡太守,袁术为后将军,韩馥、一孔伷等人任州郡长官。就这样,董卓为自己的掘墓人大开了方便之门。
董卓沉声说道:
“关东诸郡起兵数十万,气势汹汹,诚为大患!诸贼都是我亲自为之加官进爵,如今却忘恩负义,反噬于我,实在可恨!为社稷平安计,老夫决计将京都西迁至长安,以避其锋芒。诸位公卿意下如何?”
司徒杨彪与司空荀爽异口同声,连叫:
“不可!不可!洛阳乃千年帝都,一旦轻弃,势必天下大乱,请相国三思!”
董卓鼻子里哼了一声:
“老夫是给你们面子,与尔等知会一声,哪里是和你们商议?……”
杨彪等与他争执起来,董卓一意孤行,蛮横地驳回他们的建议。最后勃然大怒,当场罢了杨彪、荀爽的官职,改以赵谦为太尉,王允为司徒,将杨彪等赶出朝堂。
董卓干脆不理文臣,转向武将,令他们发表意见,如何对付讨董大军。
这些人都是赳赳武将,战场玩命的角色,没一个会玩政治。说到打仗,一个个口出狂言:
“此等地方草军,怎敌我凉州雄师?相国一声令下,我等便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董卓哈哈大笑。一味逞强,崇拜武力的他十分赞许。
智囊李儒头脑清醒,建议道:“山东诸军倘齐心来攻洛阳,事情就危急了。但现在他们大多深沟高垒,采取守势,不敢主动出击,可见其心虚。正是我军各个击破的良机!”
董卓喜道:“此乃天助我也!”回顾诸将道:
“徐荣,今命你为讨逆军都督,李蒙为副将,率5万军即日出征。尔等务要灭贼凶焰,以慰吾心!”起点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