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胡莲,是胡家最重要的人物。
姥姥今年63岁,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沧桑的皱纹,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仍然乐观自信。
胡莲和他的丈夫何正明,解放前在文庙街卖布匹,同时给有钱人家做马褂旗袍,是远近闻名的裁缝。
裁缝,兼顾设计和制作,同时又要引领时尚和潮流,需要许多艺术气质。
老成都一些精美的服装,就是出自胡莲之手。
胡莲经历过解放前炮火连天的战乱年代,体会过那个时代的艰苦。能活下来,并把女儿抚养长大,已经很不容易了。
解放后,国家很强大,但时局也不稳定。胡莲谨小慎微地过着日子。
丈夫何正明去世时,胡莲才四十来岁。女儿也已经长大成人,随后成家立业。
胡莲以为,女儿胡思敏活不过十岁。胡思敏却长大成人了。
胡莲以为,丈夫何正明会和自己白头到老。何正明却早早死了。
胡莲非常知足。二十年来,她一个人乐观而坚强地生活过来。
换句话说,胡莲从四十岁开始,守了二十几年活寡。
胡家小院,以前非常气派,地处文庙街和桂花巷交汇处,属于“丁字拐”地段。
文庙街这边,有两间宽大的门面,桂花巷那边,也有两间宽大的门面。
大门位于文庙街一侧,非常有气势。
胡家布铺,就占了文庙街这边的两间宽大的门面。门面之上有两层木架子楼。
二楼是裁缝间,要做衣服的顾客,都要上楼来,选款式,量尺寸。三楼用来住宿。
在公有制改造之前,胡莲审时度势,她跟丈夫何正明商量后,下了最大的决心,忍痛把胡家祖宗留下来的产业胡家布铺的门店和库存布匹捐献给了市人民政府。
胡家捐献给人民政府的,是位于文庙街一侧的房屋,包括两间宽大的门面,以及二楼、三楼的房屋。这是胡家最好的房屋。
文庙街上的房屋捐献给人民政府后,胡家从院子中间,砌了一堵隔墙。房屋一分为二,胡家住在位于桂花巷这边的房屋里。
胡家把位于桂花巷这边的两间铺面关闭了,其中一间改造成了大门。
胡莲不再向人们展示她的手艺。有街坊邻居,或者是亲戚朋友委托,她才肯给他们做衣服。
后来,科学技术发达了,衣服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了,胡莲曾经引以自豪的技艺,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慢慢地,胡莲也就心安理得了。
但是,人总得生存。要生存,总得有些生存的技能。胡莲因此就在热闹地地方卖起了香烟、瓜子、汽水。
胡家捐献给人民政府的位于文庙街一侧的房屋,最初用作革命委员会驻地,后来成为区邮电局。再后来,划归百货公司,一楼到三楼都成为商店。
商店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胡莲跟商店里的售货员都非常熟悉。有的商品,比如暖壶、面盆、茶缸、手表、钢笔,电筒、电池等,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得到的。
一些群众,有了需求,一时又买不到,只要找到胡莲这里,她都会及时跟售货员沟通协调,满足群众意愿。
在文庙街上,胡莲的人缘非常好。她乐于助人,别人也时常关照着她。
这些年,胡家过得还算顺利。没有什么人骚扰他们,没有什么人为难他们。缘分51yua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