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侃侃而谈,“万年以来,儒门崖岸自高,脱离民众,逐步成为门阀世族把持财富的权柄。
虽然门阀世族中也不缺顶尖人才,却和更为广大的民众无法相提并论。
同时,因为门阀子弟天生就可以通过儒门晋身,导致他们毫无进取之心,不肯为之付出努力,所获得的成就,以及对儒门的贡献也远远低于预期。
另一方面,民众之中寒门子弟没有资源,极难得到晋身机会。
只是每次童试100两银子的报考费用,就已经把绝大多数寒门子弟隔绝在儒门以外。
道门和佛门趁虚而入,把寒门子弟中的优秀人才抢夺一空。
两方交击的情况之下,我们儒门每况愈下也就是自然的事情。
这些大家都非常明白,也清楚我们应该如何改变,但因为某些原因,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改变,我们需要等待一个契机。
现在,这个契机来了。”
诗圣的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是激昂。
“我们所等待的这个契机,就是劝学诗。
第一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这句是不是够简单,够直白?
直接拿良田和米粟来诱惑那些寒门子弟?
我们再看第二句、第三句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这两句通俗易懂,房子、车子,谁不喜欢?
第四句更是粗暴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直接告诉你,想要贤妻美妾吗,快来读书吧。
最后一句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一句总结点题,归根结底还是劝说那些寒门子弟读书。
为什么我会把劝学诗拿出来,并且把它说成是我们儒门改变的契机呢?
就是因为它的简单、直白、粗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完全没有任何花样,就是劝说寒门子弟读书拜我们儒门,而不是进枯燥的道门和禁欲的佛门。
只要我们能把这首诗宣扬出去,那些原本会拜入道门或者佛门的寒门子弟,至少会有八成以上转入我们儒门。
然后,我们再在儒门内部进行一些改变,比如取消高额的报考费用等等,就会大大增加儒门信徒。
到那个时候,那些掌握世俗权利的门阀世族可能会损失一些财物和不争气的门阀子弟,得到的却是整体力量的增加。
整个儒门却会因此大大受益。
不但增多了许多寒门天才,还会刺激那些门阀子弟变成栋梁之材,整体实力会有极大的提高。
而我们,只需要下道圣谕,把劝学诗定为儒生启蒙之作,同时再顺应趋势作一些小小的改变,那对我们完全不会有任何害处,受到的益处却是多到无法估量。”
以诸圣的力量,只需要诗圣稍微提点一下就能通前因后果。
听闻诗圣详细解释之后,更是明白了诗圣与背后文圣的坚持。
没有任何犹豫,他们便纷纷附议,赞同诗圣的计划。
“定立劝学诗为儒生启蒙之作,附议。”
“定立劝学诗为儒生启蒙之作,附议。”
“定立劝学诗为儒生启蒙之作,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