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楼一共有九层,第一层放的是一些有名的碑刻。因此一进天星楼就像进了一片石林,到处石碑林立,让人如同立身荒野,重归自然。当然,如果是晚上来,那就另说了。
在天星楼的门口,立有一个牌子。
上面写着天星楼的三种登法。
一者从上往下,二则相反,从上往下,三可先三五,再二四六七八九,或者直接二四六七八,再三五。
至于为何会有这种情况,武陵能看出一些。
第一张种登法,是绝大多数人的登法。但常人总觉得更好的都在后头,所以都急着去登楼,无法专心观一到八楼,到最后,什么都没有看到。
正因为如此,天星楼的第九楼才什么都没有,只是空荡荡一层,给人望远。便是要提醒登楼的人,不要看到最后,到头来一场空。
第二种登法,是为了解决第一种登法的问题。
如果从第八楼开始往下看,登楼的人便会察觉所能看到的东西已经不多,然后珍惜当下。
第三者则是因为三楼五楼,存放的皆是武国名人的作品和英杰的灵牌,而二四六七八则是九州各大名人的,这种登法,是给武国之外的人,为了避免武国人与其它国家之人产生冲突。
人嘛!
总有好强之心,总决觉得自己认可的人最厉害,并且还希望自己所认可的人,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古人早就有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是无论文武,世人关于第一之争,还以络绎不绝。
哪怕是如今的剑榜和剑圣榜。
榜上有着第一第二之分,可是关于谁才是第一,世人私下讨论起来的时候,依旧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武陵如同大饿了三天三夜见到食物一般,欣喜若狂走入碑林。
楼里面虽然碑林众多,但却错落有致。
碑刻与在书上书写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相对容易保藏和能保存更长的时间。正因为如此,碑林中有着很多历史长河中鼎鼎大名的名家真迹。
一番闲看后,武陵发现有一个身形佝偻,穿着邋遢的老者躺在一块石碑上,呼呼大睡着。
不用人介绍,武陵也能猜测出,老者是天星楼一楼的守护者。
为了避免作品被破坏,天星星每一层都有一个守护者。
这些守护者都是曾经名动一方的大家。或因在庙堂失意心灰意冷,或看破红尘,或混口饭吃,于是便来这天星楼做了守护者。
在他们看来,如今世间,只有先贤与古之豪杰,能懂自己。
眼前老者的故事,武陵曾听说过一些。
不过从风评来看,并不好。
外人都说一楼的守护者,一无是处,是一个骗吃骗地方睡的老酒鬼,整日与一堆碑石在一起,相比其它楼的守护者,更像是一个陵墓看守人,来历还不明。
风评是这么说,不过武陵并没有因此而看低眼前的老者,相反有些同情。
男人失意最是生无可恋。
相当于灵魂已经死了一般,只有一半心存不甘而苟活着。
如果人间再无情,苟活着的那一半,便会死亡。留下一具没有灵魂,只有血肉的躯体麻木行走在人间。
见对方睡得甘甜,武陵没有去让对方起身,一睹其身下的无字碑。
在老者的身下,有着一块无字碑。
是当年武国的始祖皇帝让人搬进来的。
始祖皇帝的这么做的用意很明显,就把自己的功过丢给后人,让后人去评价。
闲转了几圈,老者还是没有醒来,武陵只好登楼而上,打算先去看了其它楼层,再回来看无字碑。
没看到无字碑,让武陵有了从楼顶往下看的想法。
等他从楼顶看下来,说不定老人者已经醒来。
只是走到二楼的时候,武陵就被映入眼帘的壁画给吸引停下了脚步,并且目光在壁画与壁画旁边的几字上,久久无法挪开。
壁画是天台山玉霄峰道人白云子的作品。
画壁画得如何,已无需后人评价。
壁画旁边的“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已经把后世人该说的都说了。
从二楼离开后,武陵没有停留,而是直奔九楼,天星楼是有闭楼时间的,太阳落山的一炷香后便会关门,如今离太阳落山,也就只有半个时辰左右,所以他得抓紧时间,尽量让自己看过之后,不留遗憾。
大概是杜青角封楼清场的缘故,一路上武陵并没有看到其他人影。一个人走在楼梯上的感觉,让武陵心里很不好受。天星楼众星璀璨,应该是万人敬仰的场景。
刚登上七楼的时候,武陵便听到八楼传来的声音,“工书径终究是善书不善画,这幅“子子图”,终究太小家字气,画得和刚学画的小女孩画得差不多,实在有负其名。”
听到这话,武陵不由脚步一顿,停了下来。
武陵微微蹙眉,对说话的人的评价,产生了质疑,同时也心生了几分不满。
楼上之人不知是不会读,还是看错了,把孑孓念成了子子。
孑孓图是竹林七贤琴棋书画剑酒花中的书所画,画得是破缸里头的蚊子幼虫,是其的代表画作之一。
琴棋书画剑酒花中的书,名为工书径,是一个名动古今的大文豪,也被后世人称作是书痴。之所以有这个称呼,是因为当年九州所有有名的藏书地,他都去过。而且一生九十一载,有六十多年生活在各国的藏书地中,而其余的三十载,除去刚出生后的几年,其它时候基本都是在去其它藏书地的路上。
直至临死前,工书径还被人笑称,再读几年,九州的书就要被他读完了。
当时的九州,每个国家的文字都不一样,甚至一个国家就有好几种文字。语言文字的不同,给人读书几位不方便,即使会几种语言文字的工书径,也深受这个折磨。
正因为如此,工书径萌生了统一九州语言文字的想法。
也是因为这个想法,琴棋书画酒剑画花才有机会走在一起,结义成了竹海七贤。
如今九州十三国使用着同一种语言文字,便是竹海七贤几十年的努力游说而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