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外,满清东路军大营。
豫亲王多铎今天起的很早,多年的戎马生涯让他即使想睡个懒觉,到了晨起掌号的时候也会自然转醒。
此次进取原,朝堂内也不是风平浪静的。兄长多尔衮虽然贵为摄政王,但是毕竟不是皇帝,不能只遮天。身边还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
虽然今年多尔衮趁着定鼎北京之际,将济尔哈朗从摄政王改封为了辅政叔王,但始终都是身边的肘腋之患。
多尔衮太需要战场上的不断胜利,来确定自己朝堂上的威望了。
去年入关之前,范程给多尔衮制定的战略规划,最大胆的构想也不过是以黄河为界。
可即便如此,朝也有不少的贝勒,额真都私下里认为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冒险。
原花花世界锦绣江山的确不错,可那终究不是满人的久居之所。最稳妥的还是依照旧例,趁着明朝内乱之际,大肆掠抢一番,再撤回关外。
可是多尔衮的野心极大。他力排众议,不但去年把都城从沈阳迁到了北京。今年又制定了更为激进的战略计划。将大军分为两路。双管齐下,要一举定鼎原。一役毕太宗皇帝当年的未就之功。
这两路大军的统帅都是多尔衮的亲兄弟,西路军的统帅是阿济格,负责伐顺。而东路军的统帅是多铎,负责伐明。
然而这个定鼎原的计划在途出了岔子,最后就演变成了两路伐顺的局面。而多铎眼前面对的就是号称天下锁钥的坚城潼关。
这潼关北临黄河,下接秦岭。如果在华夏大地画一个十字的话,这潼关就正好是在这个十字的正心位置。这把锁解不开,这大清夺取天下的野心就完全都是空谈。
多铎带着大军和李自成在潼关之下血战了十数天,可以说不分伯仲。正在多铎发愁如何攻下潼关之际,北面却传来了好消息。
西路军统帅阿济格和吴桂、尚可喜的大军,已经到了陕西榆林一带,兵锋直指长安。
李自成如果还敢在潼关和自己纠缠,那么等阿济格的大军一到,到时东西两路大军形成合围之势,大顺国就有灭国的危险。
果然不出所料,李自成顾此失彼,不得已之下只好投子认负,连夜带兵撤出潼关,返回了长安。
就在昨天晚上,潼关的守将马世耀递来了降书,说要今天早上开门献城。
能兵不血刃的接潼关,多铎自然是极高兴的。潼关距离长安只有几百里的距离,兵马旦夕可至。
自古以来从没听说过潼关失守,却能守住长安的。看上来这夺取长安之功非自己莫属了。
自己临出北京之时,兄长多尔衮反复嘱咐:汉人人数众多,十数倍于我大清。此次出兵务必恩威并施,不可一味贪杀。
所以多铎今日准备给足马世耀的面子,决定自己亲率大军接受马世耀的献城投降。
不过面子是面子,这伪朝流寇的伯爵和自己堂堂大清的亲王自然是没法比的。因此多铎早晨故意拖沓了些时间,直到吃过了早饭,鼓响了遍之后才不慌不忙的领军出营。
虽说只是简单的入城受降,但多铎领军多年,攻守之间颇有名将风范,行军自是谨慎周全。自己这次带着大队人马入城,可主营却也没有拆去,反而留下了一少部分看守。
这次出征,他身边还有两个帮,分别是大清朝封的两个八旗汉军王爷:怀顺王耿仲明和恭顺王孔有德。
这次潼关大战,孔有德可谓出尽了风头,其心腹家丁操着红夷大炮轮番轰击顺营,所向披靡,实在是立下不少军功。不愧经常私下里自号为“乌真超哈之祖”注1
多铎深知雨露均沾的道理。这次入城便没有让孔有德随行。而是让他率领本部人马看守主营。自己则亲率大军和耿仲明一起进城受降。
等多铎统帅大军磨磨蹭蹭的到了潼关城外时,太阳已经升的老高。早晨那些衣着怪异的人马早已进入城。
城外只留下了马世耀和大顺的一干官员。一个个的在城门口大眼瞪着小眼,面面相觑。
这一大早晨,几千来历不明的人稀里糊涂的就进了潼关,而且上来就抢占了城头,府衙等关节要隘。偏偏任凭你怎么问话也不回应。怎么想着这事儿都里外透着古怪。
多铎也是离得老远便看到了大开的城门和城门口犹疑张望的马世耀等人,心不免有些不快。
“这马世耀好不懂事,怎么说我也是亲王之尊。如今给你好大面子亲自前来受降。你要是懂点事情的也应该早早的跪在城门口。
像这样在城门口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的,可真是一点尊卑礼节都不懂了。怪不得这帮子流寇成不了大事,窥一斑而知全豹耳。”
而与此同时,马世耀自然也看到了多铎的大军。
在清军正的位置打出了军司命旗和主帅旗。旗子下面有一匹白马。马上的将军一身石青色的亲王盔甲,腰间一条金黄色的勒甲绦明晃晃的扎眼。头上是一个金色的头盔,高高的红色盔樱之下还盘着两条金龙。
马世耀知道旗下的必是多铎无疑,慌忙带着众人跪倒。突然又想起城头上的那群可疑之人,于是用指了指城头,又指了指多铎。
离着老远不断比划。意思是问多铎这城上的一干人等是不是清军这边派来入城打前站的。
多铎离得太远,自然不知道马世耀比划什么,只看马世耀不断用指向城头之上,于是也聚拢目力向城上观看。
此时阳光正足,把潼关城东门的城墙照的一片金黄明亮。多铎虽然离得尚远,可是也能看到城头上有一片似乎穿着花花绿绿的人群,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于是叫身边的人也停下来观看。
在他旁边的怀顺王耿仲明看了一阵,思索道:
“王爷,我看这是马世耀的好意。估摸是他敬畏我军天威,特地找来了潼关城内的锣鼓班子和伶人欢迎我们入城,我以前在山东的时候就听说了,这潼关城里的锣鼓班子可是远近闻名的。”
多铎不置可否,也没太当一回事。心里不断想的却都是下一步攻取长安的大事。这潼关其实只是个门户,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大顺的国都长安。
尽管朝廷上下一致的口风都称大顺为流贼。但其实心底下,无论大清还是大明,都已经认可了大顺是一方政权。若自己能抢在北面阿济格的部队之前,率先攻入长安,那就是灭国之功!
翻开史书,能完成灭国之功的武将,不说千年来屈指可数吧,至少也都名留青史。一想到自己马上有可能比肩白起,王翦之功,多铎的心早已经飞入了长安。
这夺取潼关和灭国之功比起来,也就是饭前的开胃小菜而已。至于什么锣鼓喧嚣,箪食壶浆的表面章完全是可有可无。等过几天真正打下了长安,那才要真正大肆庆贺一番的。
不过既然是降将的一番好意,也没什么不好。将士们辛苦多日。这进城之际看看玩意儿杂耍,喧闹一番,也能提振些士气。自己作为主帅,欣然受之便好。
于是多铎让大军压住阵脚,自己领着耿仲明和几百亲卫催马上前,准备去接收马世耀的印信。
马世耀见多铎走得近了,心更急。早晨的这些人来路不明,若是真出了差错,自己的诈降大计可就要泡汤了。伸指着城头上的一干人等,远远的对着多铎大喊:“王爷,你看这城上的是什么人?”
多铎和耿仲明驱马往城门的方向而来。等离得近了,自然也听到了马世耀的喊声。
耿仲明错会了马世耀的意思,还以为马世耀在跟自己炫耀用戏班杂耍来犒赏大清军的段。心未免好笑,也对多铎轻松道:“嗨这马世耀还卖起关子来了,让属下帮您看看啊
耿仲明殷勤的催马紧跑了两步,搭凉棚仔细向城上观瞧,口道:
“王爷您久居关外,可能对原的风土人情,戏扮相都不太了解。属下跟您仔细说说
您看到那城头间站着的两个人没有,那个宽袍大袖,背后插着双剑的,我看应该扮的是吕祖。就是画本里说的戏白牡丹,飞剑斩黄龙的那个。
您再看旁边那个一身绿袍骑红马的,扮的应该是关公。您仔细看他的那口大刀,那刀叫青龙偃月刀,别名冷艳锯。传说足足有八十二斤重”
耿仲明说的两个人的是在城头正的位置。那道士打扮的那人头上戴了一个紫色的束发金冠,天蓝色道袍翩翩若仙。和常见的道袍大不相同。
道士身后背了一黑一白两柄长剑。两负于身后,双目如电,宽大的道袍随风猎猎作响,好一幅神仙姿态。
他的旁边是一个骑着红马的绿袍大将,细眉长目,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坐在马上稳如泰山一般,正微合二目,捻着长须向城下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