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舍不得家里的几亩薄田,总觉得这是全家的退路,万一在外头有个不好,至少回家还有口饭吃。
关键时候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大不了回家种田,这就是底气。
幸好高重山不知道他妈这么想,不然肯定苦笑,这是啥子底气哟。
“妈,给别人种而已,又不是拿不回来。分给我们的土地,本来就不许买卖。”
高老汉一敲烟竿,“这倒是。”然后赶紧上烟叶,美美吸上一口。
仓库里是不允许抽烟的,烟斗也不行。他们干的是木工活,有个火星子就能烧起来,早早就立了规矩,老爹去了也一样。
所以早憋得忍不住,这会儿赶紧吸两口,以解相思之苦。
“妈,你舍不得几亩地,就舍得你儿子天天吃不好。”高重山拿出杀手锏。
李桂花左右为难,“我先想想。”
得想出一个周全的法子,家里的地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托付的。李桂花此时又是喜又是愁,甜蜜的烦恼啊。
过得几天,消息慢慢发散,村里人家各有心思。拿到欠债的人都是惊喜,今年能过个肥年了。也有人寻思,木工如今这么赚钱的吗?
确实是,八十年代在国民经济和物价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小山村感受不深,是因为他们足够闭塞。木工手艺还有上十年的发展红利,这之后,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三叔和李远山家里,最为热闹。三叔家里热闹,是因为老二媳妇在家算了一笔帐。他们想当然的以为,是高重山说动了父亲拜在他的门下。那他能赚到钱还清欠债,自家老头子赚到的钱只会更多。
于是乎,老二夫妻开始围着老头奉承,端盘饺子过来就想套话,里外里他们多孝顺,一笔写不出两个高字不是。
李远山家里也炸了锅,李家三个儿子,李远山不大不小排中间,也是最不受待见的那个。
老大早就是田间地里一把手,家里的顶梁柱。老幺细皮嫩肉长的一点不像山里娃子,关键是特别会来事,被誉为村里第一聪明人。
是的,村里第一聪明人不是学历最高,最会读书的高重山。是特别会说话,会来事的李远志。高重山会读书,但村民印象中,他没耍过嘴皮子,甚至不太爱说话。遇着人,也是该叫人叫人,该什么礼是什么礼,也没什么过人之举。
但李远志不一样,嘴甜起来跟抹了蜜似的,哄得人不知多开心。而且村里人天天见得着,所以久而久之,就混了个第一聪明人的名头。
这么聪明的小子,父母当然是舍不得让他吃苦的,两个当哥哥的,也心疼弟弟,家里不缺劳力,什么也不用他做。
李远山下山的事,在李家看来,省了一份饭钱,还能学一门手艺,苦归苦,也是好事嘛。结果不仅穿着新衣服回来,带回了比家里置办的年货还丰富的年礼,竟然还有一百块现金。
全家人都陷入狂喜,老大已经在盘算,老二再干几年,家里就能把房子翻翻新。有了新房子,他娶媳妇的事,就要好说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