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禧宫内,皇后与永熙帝正在谈论为怀王与覃岳世子、及怡王三人选王妃之事。怡王人还未踏入殿内,就已扬声步入,完全忽略了身边公公的眼色。 “母后,儿臣来了。” 他踏入殿内,才发现自己的父皇在座。连忙敛了面上嬉闹的神色,躬身道:“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 “免礼。”永熙帝回复,而皇后则直接伸手招他坐身旁,“怡儿,你来的正好,陛下与本宫正说到你呢。” “父皇、母后在说儿臣什么悄悄话?”皇后欲要说明,永熙帝给她使个眼色——若是提出来他们心中生了抗拒不好。 皇后意会,反问道:“这个时辰怎么想起给母后请安了?” “父皇、母后,今日儿臣与太子哥哥和二皇兄在云宾楼为易大哥请宴。听到了一件趣事!” “哦,你们为阿蒙接风洗尘?倒是有何趣事?”永熙帝看着对方一脸“快问我”的表情,提起兴致。 “父皇、母后,此事说来与易大哥还有关系。前几日的“知音会”上,听说不知哪个王侯府第的千金能够听弦知音,很是了不得,答对知音会上全部问题!”若是可能,不就成了易大哥的手下。 “哦?如此了得,确是监察使的好人选。”永熙帝是知道知音会所属怀王的。 皇后听此言想了一下,接着道:“陛下,如此有这般能耐的若是给本宫见识一下,该多好!” 永熙帝瞬间意会,忙打发了怡王,才道:“皇后你是想?” “陛下,刚才您不是在为选择哪府千金闺秀拿不定主意吗?何不借将近的“寒衣节”邀众臣家眷,见识一下?” 到时候,无论做官、封妃都是可以考虑的。 永熙帝听皇后一言,龙颜大悦,似乎已见到满意的儿媳、侄媳了,“哈哈,皇后想法甚妙!” 帝后两人似解决了难题,碰杯而饮。 怀王作为天都朝第一位异姓年轻王,封赏还是因父母的荫蔽而得,而随后多年沙场的经历与其他事迹只不过把他的封号更加落实,如今从南关沙场回来,得到监察司的官职,自然受到了很多瞩目。 上完早朝之后,约莫午时,怀王跟随着原监察司的两部监察令姜彻来到了皇城内的监察司。 天都城内所有的衙门机构都在皇城之中,包括管理的户部、工部的尚书局,属于兵部机构的宣武堂,囊括礼部、吏部的监察司,属于刑部的检刑司四大机构,它们以广圣街为线分布在两侧。周边靠近皇城外一侧建有朝廷各部的防务、都卫部门。天都的皇城与宫城以四个方向的城门,南边中间名为广圣门。 从皇宫出来,经过靠近的宫城的所属宫中的侍卫机构,到达监察司。 监察司负责监察百官、规范礼制,服务于皇上,从前朝六部分管,今分了两部到监察司,因此一旦遇到百官贪污受贿及触犯礼法行为,一经上报,就可以直接弹劾,按诏罢免、调任官员。涉及其他部门规范则协同办理。 简而言之,它是个得罪人的差事。 黑色匾额之上的监察司三字古朴大气带着凌厉的笔锋。五角屋檐,带着鹤、狮装饰抓檐。 “怀王殿下,这是微臣以往执行有关官员调任方面的文献。”姜彻将他处理的有关吏部的资料递给进门的怀王。怀王虽非陛下亲子,但大臣对永熙帝宠爱他的行为看在眼里,都尊称他“殿下”,而“王爷”却是如“敬王”长辈才有的尊称。 “客气了,本王为幼,该以大人为尊。” 姜彻见名镇全朝的怀王殿下,不摆架子,对他的观感更好了。 “殿下此言差矣,殿下以怀王之贵体担任监察令,怎么不尊贵称。”姜彻性格固执。 “在司内,你我同级,没有所谓殿下,姜大人司内称吾名讳即可,望姜大人以后多多包涵。” “客气……”姜彻在他同意司外称其怀王殿下,终于松口——司内互称“大人”或“监察”、“令监”! 二人话毕,姜彻将要离开,易匪叫住了他:“姜大人稍等,易某有事咨询一下大人,敢问如今司内的监察使可到选任的时候了?” “易大人说的不错,微臣从陛下那得到诏令,寒食节之后,统一对天都城内所有的“察色师”及知音会的监察使候选人进行选拔。” “多谢大人解惑。”易匪听到准信,思维不由飘远:她会来吗? 今日吴渊生辰,启文堂逢学子的生辰都放假一日,若是正逢旬假便罢。 吴渊被打扮一新!她一身喜庆的绯色交领襦裙,一袭墨黑长发垂至腰际,两角鬓发落在胸前,双螺髻上插一支吉祥如意钗并数点珠翠,脚踏翘头鞋,寓意“防倒,长高”。 各位表亲一早也来了,他们带着各自为她准备的小礼物。今日不是整岁生辰,家中长辈也只意思意思地陪坐一刻并奉上给她的礼物,剩下时间则有小辈们自行在生辰宴上玩乐。 宴上喝着果子酒,鸡鸭鱼肉菜上齐,小子们吃饱喝足后,再移至侯府的暖厅里,玩击鼓传花,表演各自的绝活,弹琴的,唱歌的,模仿的,说笑的,再玩几局纸牌游戏,时间就不早了。 吴渊告别了为自己庆贺生辰的兄弟姐妹们,回了玲珑院。 果子酒喝多了,身子变得轻飘飘的。 到晚上去霍老太太那请安,又得到了生辰礼,听着祖母唠叨又一齐用了晚饭。 吴渊回到玲珑院书房。兴许今天精神消耗大,刚练了几张字,困意便渐渐上涌。 而回敬王府安置的怀王入了休憩的院落,洗漱之后,一名黑衣人落在他身后半丈之地。 “主子,属下已查明,知音会二局得一名的乃是宣武侯府二房嫡小姐,年芳十三,今日正是其生辰。五岁随父母至叶城,并停留了一年左右。” “至于尚书千金未曾离过天都,她身边的察色师听说是“察色师”世家出身,因此颇有名气。” 站在窗前少年手向后轻挥。 黑衣人领命,无声消失在黑暗中。 月色朦胧下,显现出窗前俊美男子微弯的嘴角。 而玲珑院内,睡意渐浓的吴渊不由抓了抓耳朵,似要把所有动静隔绝。 吴渊生辰宴的两天后便是先生说的去致学院的日子。 致学院是天都最大的综合性教育之地,学院分成两大部门,启蒙部与举贤部。启蒙部聚集了全城的5至15岁的平民子弟入学,举贤部则是科举之士的学习地方,当然两部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 致学院与知音会是最靠近皇城的两个对称建筑。 它是代表性的“国家教育机构”,虽里面的师资力量或许没有各高官特意聘请的先生有能耐,但也不可小觑。他们每人教育对象高达数十人,当然没有前者的针对性强,但每月择日都有官家子孙参与进来,一是领略大集体的教学氛围,二是给予不同阶层学子的交流机会。致学院出名的还有它具备丰富的书籍宝典,被称为民间的藏书库。大家几乎一月才有一次可以获得入内接触,为期三天。 由于好学者众多才引发了天都城以“云籍阁”为代表的书阁的兴起。 它建筑格局是明显对称风格的建筑,建筑古朴严谨,又蕴含教育的内秀。整体颜色沉稳不失灵动。 吴渊等人乘马车刚拐了弯,向外一眼就看见挂了行书“致学院”三字牌匾。 众人到达致学院门口,便看见许多官家儿孙千金从不同标志的官家车轿里出来,与宣武侯府亲近的府第的子女纷纷上前打招呼,相伴到一起往致学院内去。 致学院坐南朝北,两部分在东西两侧,启蒙部在西,举贤部为东,进入致学院厚重的门扉,众人左转往启蒙部去。 脚下是青石铺就的道路,道旁一侧是青松,芭蕉的植被,另一侧的“学源湖”柳树掩映下泛着波光,秋风带来几许凉意,柳条随风而荡,似在招手迎客,湖岸还有几座长条石凳,不远建有八角亭台,几位孩童手持书卷稳坐其中,听到动静,好奇的撇看几眼,就收回了视线。 行了百步,就到了目的地。启蒙堂,它分十间,已甲乙丙等为序,每间置有书台矮凳,可容纳五十人,在众学子座位前有书案,供先生坐。堂内白色墙体上四周挂着出色学子们的作品,对着学生的先生身后有一侧门通另一间相对较小的隔间。 一群人分坐在十间学堂内,吴渊等人选择了稍显靠前的书台,颇有在现代大学上课的感觉。 随后便有仆童给每人的书台上发放笔墨纸砚,不多时便出来一位发须发白的教书先生。 先生一身葛布宽袖长袍,目光逡巡着每个学子,嗓音捎带沧桑感:“各位学子欢迎来到此院,愿诸位开德明智,日后可尽己能,倾其力为国而献。” “半刻后,每人最多可提出三问,同府眷,不得同问,老朽将会为每位学子答疑解惑。” 学子们答得问题可以是解不了的难题,可以某事物的点评。 两节课后,上午集聚结束,众人等着先生宣布离座,这时侧门里走出一名仆童对老先生耳语了一番,后者点头,先示意众学子在座稍等,后整整衣衫跟随仆童往侧门里去。 不过一盏茶时间,先生回转向学子们宣布:“上午就到这里,老朽请参加前几日知音会的小姐们稍后,其他学子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