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她还以为自己被发现什么了呢?
“爹,你莫要多想。外祖父已经教我认了很多字了,他老人家的书我都看完了,我又不去考科举。”这倒是真的。
丁青山和他大哥两家商议了一下,一一有这个本事还是不能让人发现了,制盐这事千万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丁至一成功做了三大罐细盐,还有一大堆粗盐。细盐不能拿出来,粗盐倒是可以留在明面上不让人疑心。
这种时候吃不上盐的又何止他们一家人,到时候粗盐转手卖一部分,她娘看病的银钱就有了。
解决了食盐,一路上又终于走到了有水的地带,现在他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丁青山和丁青峰不时打猎到东西,丁至一又和两个哥哥满山林的蹿,找到了不少野果子。
野果子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不好吃的,但是为了补充维生素,她也强忍着吃下去了。其他人到是没她那么讲究,都是穷苦惯了的,有口吃的就不舍得浪费。
他们在山路上又走了大半个月,这一路下来都快半年了,林香兰的身体慢慢被甘露滋养着,气色愈发好了,白日里都醒着。炎炎夏日也仿佛入了尾声,山里的树叶也开始黄了,秋天到了。
走到现在,他们离京城也越来越近。她大伯和她爹商量了一下,决定下山走官道。
临近京城,治安守卫都要比之前强上许多。官道上除了有像他们一样狼狈不堪的流民还有跑马巡逻的官兵。
官兵像是专门管理路上的流民而设置的,十里一亭。到是没有发生什么恶性的抢劫伤人事件。还不时有官兵引着他们这些流民向附近的安置点而去,告诉他们哪里有施粥棚。
这里的境况与之前见到的地方仿佛天差地别。这里有生气,有烟火。清晨还有各式各样的商贩在路边叫卖着。这里生活的人丝毫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他们这些人的狼狈与他们这里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流民都被四处分散安排在京城外的四处城郭外面。由当地的官员守卫各处负责好灾民的处置问题。
丁家两家人也被分到了宜安镇外。宜安镇算是最接近京城边的一个大镇了,也能勉强算是京城脚下边的地方了。这个地方连接各处,向西是他们一家来的方向,向东就是进京的路。向南和向北都是各处上京城而来必经之地。
负责登记的官员小吏也是个看眼缘的。那些一看就是很穷苦的人家,都被他安排到其他地方。而像丁家一家人,虽然也是狼狈的很,但那小娃娃一看就比其他小孩照看的精心。
这家人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黝黑光亮,心思明正,不会让人产生戒备的感觉。病人孩子都照顾的好好地。不像是流亡太久的灾民眼里暗淡无光,一旦见到比他们过得好的人,心里极易生出不平衡,易惹出事端。
选入宜安镇的人家,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天家颜面,自是要考虑皇城根外的人家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人。
就这样,丁家两家人稀里糊涂就在宜安镇外的灾民安置处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