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日落西山,归鸦绕树声声厌;初更未至,余光斜照,百燕归巢避风湾。只见某个流光城大贵族正站在庭院内里,给经过了一整天暴晒后萎靡不振的花草们浇水。
亚道德社会中,最普遍的信念便是“生存”,正如那些被囚禁着的动物一样,似乎只需安于现状,生命就能得以延续。
而从法理学的角度阐述则为,生存是所有生物的最低底线,保障某种生物是活着的,并不代表这种行为就是正确的。
如今的阴影之地流光城早已脱胎换骨,不仅多出了贵族阶层,更出现了诸如水族馆的地方,供衣食无忧的人们享乐。而在那其中,流光人最是偏爱观赏海豚表演指引那海豚很好驯服,能表演着各种节目,甚至主动接近观众。
只见它们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好似永远都在保持微笑,让很多不了解海豚的流光人误以为它们是愉快的。然而殊不知,那便是所谓的“海豚的微笑”。
只要是稍微有点思维的生物,都会存在喜怒哀乐等情绪,我们往往不过是为了满足私欲,而早已在心里假设出了一个答案,并且坚信这样是正确的。但事实上,很多海豚都患有肠胃炎、败血症、甚至精神抑郁等疾病。
无论经过多少年的训练,当它们在面对人类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紧张,我们看不出来,并不等于没有。
这种情形,就像是在一个需要静养的病人床边蹦迪一样,要么是有深仇大恨,要么是无知到了极点。“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
水族馆里的海豚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疤痕,那是他们发泄烦躁与焦虑后留下的印记。
正如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喜欢在生气时砸东西那样,人家海豚也同样需要发泄,可它们除了自己的身体,一无所有。
曾有摩罗尼尔学者以驯养海豚为题材撰写了一部名着,那本书里,绕着某个叫做太地町的小村镇而展开。
镇子表面上看,处处都标榜着对海洋动物的喜爱:镇中心树立着微笑的鲸鱼模型,渡船改装成了海豚的造型,地上石板也印有拟人的海豚形象,镇上还有专门供奉鲸灵的神庙......然而这么做却是为了掩盖某些惨绝人寰的血腥场面。
不知道从何时起,海豚表演在世界各地开始盛行,因此需要被驯化的数量便急剧上涨,但全球可捕到海豚的港湾已经屈指可数,于是某些人便从中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年轻强壮的海豚被送到训练师们的手中,死里逃生;年老体弱的则被集体屠杀,解其体,食其肉,或只是单纯的图个乐呵。
有些人打着“海豚肉是肉,鸡肉也是肉,鸡能杀能吃,海豚为什么就不可以?”的旗号强词夺理。
试问猪肉是肉,人肉也是肉,我们为什么不去吃人肉呢?就算吃的是猪肉,要是不给钱,那也只能叫做偷,同样是残忍之事。
何况海豚与我们一样,也是哺乳动物,感情的细腻程度并不亚于人类。并且海豚的呼吸不是自主的,而是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因此当它们大限将至时,会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