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围赵救卫,孙膑围魏救赵。不愧是师出同门,用的计都是一样。
4、示弱。
为了不让庞涓看出齐国的战力,孙膑示弱,又做了几步走:a、伐平陵不克b、围大梁逼庞涓回援、与弱师对战魏军,有意战败。
齐国名将田忌,他扮演什么角色呢?
孙膑说什么,田忌照做。
孙膑和田忌配合相当好,这也是孙膑为什么能够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要知道,能够毫无保留信任一个人,是很难做的。田忌之所以成为显赫的名将,就是有识人之明,且毫无保留的相信孙膑。
只要田忌性格傲慢一点,打压孙膑。围魏救赵这场千古大戏,就不会成功。
齐国救赵,还号召诸侯一起救赵。魏国的局势,发生了倾斜。本来只是魏、赵两国之间的战事,瞬间变成了魏国和天下诸侯的战事齐、楚、秦、宋、卫。韩国、燕国、中山国,也蠢蠢欲动。魏国攻伐邯郸,得罪了天下所有诸侯。
这也是战国时代,第一次中原大战:一超对多强。
魏国四面都是敌人,也无军力调派。魏惠王招架不住,下令让庞涓率军回援大梁。庞涓一边大骂,朝中的悍将无能另一边也充满无奈。
孙膑走的这步棋,实在是太高了。齐军围困大梁,庞涓不救,攻下了邯郸,也会断送自己的未来。毕竟,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哪里的人是不能惹。
所以,孙膑出的阳谋,让庞涓没有选择,只能救援大梁。
魏国四面起火,战火烧到了大梁、安邑。能救火,力挽狂澜,扶魏国大厦的人,只有庞涓一人。庞涓亲率七万魏武卒,前去救火。
接下来,看一下,庞涓救火员的出色表现吧!
庞涓率军离开邯郸,过了漳水,抵达中牟。
此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从中牟南下,抵达邺城,一直往南走,就能抵达大梁。另一条路是转战宋、卫,先教训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诸侯国。
庞涓不出手则已,要出手,就要干出大事。他不仅要解大梁、襄陵之围,还要灭了宋、卫。庞涓没有直接去大梁,反而选择了一条路线,前往平陵。
别看平陵城小,但地大、人多、兵强,也是魏国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平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西接大梁。
庞涓与平陵守军汇合,宋、卫两国君臣,就会自乱阵脚。围攻襄陵的宋、卫联军,便会回援,襄陵之围就解了。
庞涓救火的第一步:南下平陵,恫吓宋、卫。
庞涓救火的第二步:回援大梁,与齐军决战。
庞涓救火的途中,得出一个结论:齐将就是无能的人。
那么,庞涓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庞涓说齐将是无能的人,除了自负出道以来,没有遇到对手,就是他看到的。
庞涓看到了什么,断定齐将无能,有以下原因:
1、田忌没有集中优势兵力,驰援邯郸,反而选择分兵。
2、田忌没有占领战略军事要地:平陵。
3、齐军被平陵守军击退了。
通过这些现象,庞涓断定:齐将无能,齐军是乌合之众。
如果他是齐将,这场驰援之仗,就该这样打。
要么,率联军直扑邯郸。
要么,趁着魏国主力在赵国邯郸,抓住战机,率联军拿下大梁。
当然,庞涓还考虑到一个原因,会不会是齐将有意示弱,来迷惑他,隐藏齐军真实的战斗力?
这也是有可能的。
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
可,攻打平陵的两路大军,被守军击退。这又如何解释?齐将平陵没有拿下,就去围困大梁。他就不怕被抄了后路,断了粮道?
这些种种迹象只能说明:齐将不懂军事,不知兵法,胆小懦弱又怕事。齐军战力弱,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庞涓放松了戒备,欲建大功,当着魏国君臣的面,歼灭数万齐军,解大梁之围。
当庞涓率军火速赶到大梁,与齐军交战,一触即溃,更加证明了他的推断。抵达大梁城下,没看见齐军主力的身影。
庞涓心想,“定是听到我的名声,吓跑了。”
殊不知,孙膑布置了一张大网,正在等着他的师兄庞涓。那么,庞涓和孙膑之间的恩怨,又会带来怎样的精彩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