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镇,是西山郡的一座小镇,人口数千。
这里接近北戎边境,但隔着一座山,绵绵青山数十里,一半属于大燕,一半属于北戎。
两国的山民们偶尔还能在山里碰面。
都是普通的百姓,又全都靠着大山养活,国家的概念不是那么清晰,更像是住在大山两侧的邻里街坊。
杨山是镇子上的猎户,左侧脸颊有道疤痕,身体偏瘦,他早年曾在绿林混过一些时日,攒了些银钱,又遇到了个对脾气的女人,就脱离绿林生涯,在于家镇落户了。
这十多年来,凭借一手好刀法背靠大山养活着一家三口,虽然谈不上大富,但能吃饱穿暖,每年还能攒下些余钱。他和妻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将来科考及第,好光耀门楣。
六岁的儿子也聪颖伶俐,虽然刚开始写字,但已经能写得有模有样了。
一家三口要比周围的街坊们睡得晚一些。夫妻俩要陪着儿子练字,学堂里的先生说过,要读书,先练字。一手好字是文人的门面,否则你诗词做得再好,文章做得山湖锦绣,可字写得难看,科考时就会给考官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学堂里的先生是个落地秀才,据他酒后所言,当年是有望进士及第的,可就是因为当时专注诗文,忽略了练字,结果恶了考官大人,导致落榜,极度失落之下才回归乡里,他不希望自己身上的憾事也同样发生在学堂里的孩子们身上。对写字练字抓的极严,课后留有练习,谁不完成,是要打手板的。
杨山不识字,但认道理,学堂先生的话对于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必须严格执行。
他们夫妻俩每日晚饭后都要陪着儿子练字到子夜左右方才上榻就寝。
这天晚上,刚熄灯,就听到了异常的响动。
他早年也是绿林好汉,警觉性要比普通人高很多,而且地面都在震动,这是大规模骑队冲锋时才会发生的地颤现象。
他伸臂拦住将要起身的妻子,也怕吵醒刚睡着的儿子,淡定地小声道:“没事的,你继续睡,我出去看看。”
妻子下意识抓住他的胳膊,叮嘱他小心,黑暗中,那双凤眼很亮。
妻子也曾是镖局出身,擅使鸳鸯刀,两人是不打不相识而结下的夫妻缘分。
而这个时候,外面猛然亮起红光和响起刺耳的惨叫和惊天的喊杀声。
夫妻脸面色同时剧变,杨山赤脚下地,推开了窗户,外面火光冲天,无数的人影纷乱冲错,犬吠和马嘶还有蹄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惨叫打破了镇子里的宁静。
砰,院门被撞开,一队骑兵冲杀进来,他们对着平民的房屋发射箭头燃烧的火矢。
杨山刚要关上窗户,嗖嗖嗖,几支火矢射了进来,咄,钉在木桌上开始燃烧,随后有更多的火矢射入屋内,烟雾弥漫,呛人迷眼。很快,房屋开始燃烧起来。
杨山大吼,“你带儿子从后窗冲出去,马上躲进山里去,这是北戎骑兵。”
妻子到底曾经是武林中人,反应之敏锐,绝非普通的民间女子可比。
火矢刚射入屋内,她就已经麻利的穿好衣服,扎紧袖口和腿脚,这样更有利于行动。
叫醒了儿子,将他拦腰抱起,随手掀飞的床褥铺盖裹住了火矢,一巴掌拍碎床板,拿出在床下尘封多年的鸳鸯刀布裹,大声叮嘱了丈夫一句,“我和儿子在山上等你,不见不……”
此时,屋内的浓烟呛人,已经看不见周围的一切了。
妻子肋下夹着还在揉着眼睛发懵的儿子,抬脚踹碎后窗,按着窗沿翻越了出去。
岂料,屋前屋后全是骑兵,见有人冲出来,二话不说,纵马袭杀而来。
刀光如匹练,鲜血飙洒,骑士的人头被妻子身后掠出的人影一刀削飞。
杨山大声吼道:“我开路,你保护好儿子。”
马上骑士的无头尸体刚栽倒,前冲的坐骑就被杨山勒住,迅捷地翻身上马,反手拉起夹着儿子的妻子,夫妻二人策马冲出了自家院子。
一路前冲劈砍,杀到街上。
此时,街上已经打乱。到处都在杀人和被杀。整个镇子陷入了火海地狱。
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北戎人,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