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街一带是北岸区酒楼茶坊最热闹的地方,它处于南岸码头与北岸码头之间,南来北往的客人络绎不绝。天刚放黑,街道两边喝酒饮茶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
正街有一家三层高的酒楼在周围建筑中显得特别醒目。它门口外墙挂着一排排的红色大灯笼,门口两旁有双个木架子上架着大鼓。酒楼大门顶上挂着一块匾额,上面有“袁氏酒楼”四个大金字。
酒楼后面有一座红砖青瓦的四合院,大院中央有一个小天井,周围种着一些海棠、石榴。正面有五间正房,中间是堂屋;正房的两边各有两间厢房。
这时,四合院正堂内有一名中年男子正坐在竹椅上专注地看一本家谱。这位中年男子名叫袁增,他是袁氏酒楼的老掌柜,也就是王林要拜访的“北岸堂口”的龙头大爷。因为他排行老三,江湖上的人都称他“袁三爷”。
大院右侧一棵榕树下,一位身着学生装的小女孩在荡秋千。她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对好看的小酒窝,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不时滴溜溜地转动着,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旁边还站着一位比小女孩稍大些年纪的丫鬟。
“爸爸,你出来陪人家玩一下嘛!”
小女孩抬起头朝正堂屋里叫了一声。她是袁增的小女儿袁敏秀。
听到女儿的声音,袁增放下手中的书,无奈地笑了笑,站起身来正准备走出堂门。
他双鬓略有白发,中等身材,宽大脸,眉宇间隐着一股刚毅之气。虽然年过四十,但从他稳重的步伐中还是能感觉到不怒自威的气势。。
在不知情的山城人眼里,袁增也许只不过是个开酒楼茶坊的商人。并不知道他是远近闻名、垄断北岸码头水运的黑道老大,更不知道他是哥老会在山城北岸堂口的龙头大爷。
这时,一个年轻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这汉子有二十多岁,精精瘦瘦的,眼睛微陷,目光炯炯,让人觉得很精明,他是袁增的长子,名叫袁春。
袁春走到父亲面前轻声说道:“爹,酒楼外面有人来访!”
袁增问道:“是哪个堂口的?”
袁春摇摇头,说道:“爹,不是堂口里的人。来的是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应该是你说的那位王先生。”
袁增听说是王林,赶紧说道:“快请王先生进来!”
一会儿,门口响起一阵脚步声,王林跟随袁春一起进了堂屋。
袁增一脸笑容,当胸抱拳,与王林见礼,说道:“王老弟,好久不见,幸会!”
王林也当胸抱拳道:“袁三爷,这么久不见,您还是龙马精神、红光满面啊!”
两人上座之后寒噤一番,袁增便吩咐下人备好茶。
“王老弟,说来我们相识也有七、八年了,怎么说也是谈的来的老朋友,有什么话也不用藏着掖着。说心里话,在北岸成立一家私立学校是我多年的夙愿。可是如今世道,找一个能独挡一面的校长可不容易,好不容易把你说动了,你可不要和我撂担子啊。”
袁增虽是混江湖多年,但和别的黑帮老大不一样。他很有头脑,多年的生意让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他知道要使袁家的财势长盛不衰下去,就必须培养下一代接班人。
抗日战争结束了,他感觉到这天下可能要变了。他想适当地做些办校等公益事业,扩大自已在山城的知名度,对于自己的后代总有些好处。于是他便与氏族中人商量,并聘请王林任校长一职,筹建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