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在问着话,可端木赐却的确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在古玩方面能吸引他的宝贝已经很少了,且不说他收集了多少,单只说他自己就是个古董。
除了一些特殊的古董以外,普通古董在他眼里的确算不得是什么宝贝,哪怕是西周的青铜器也不例外。
危月低声笑,“听说是王献之的书法现世了,难道不值得一观吗?”
王献之?
端木赐一愣。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其书法别具一格,为历代书家所鉴赏,与其父并称“二王”。别的不说,单止说王献之能够在其父王羲之的巨大光环笼罩下都能够显声扬名,并驾齐驱,而不是被碾压成渣,就已经很说明实力了。
更何况还有不少的论调觉得王献之的书法成就胜于其父,这就更不得了了,而且王献之的书法流传极少,每一贴都极其珍贵,绝对称得上是“宝贝”!
哪怕是端木赐也只不过是止藏有他的一张字帖罢了,寥寥十数字。
那还是东晋太元二年,端木赐以“葛洪弟子,罗浮隐士”的身份拜访琅琊王氏,并且得到王献之的接见,从此二人成为密友。王献之为人“神情萧散,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是个潇洒的美男子。
那年凉秋,端木赐与王献之二人登山远游,归家后仍眷恋此处风光,王献之提笔给他写了一幅字帖“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寥寥十几个字,被写进了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流传千古。
然而这只不过是王献之与端木赐怀念景色罢了。
“斯人远去,笔墨犹存。”端木赐心生感慨。
危月笑道,“端木君说的对啊,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如果不留下一点痕迹,百十年之后,谁又会记得你呢?哪怕是你的后辈也只能对着家谱才能知道你的名字吧。”
端木赐摇头笑笑,像这种事他经历的太多了,可偶尔想起还是有些难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他问,“王子敬在哪?”子敬是王献之的字。
危月惊异于他的语气,端木赐这句话说出来就像是在说一个普通朋友的名字一样,就像是要马上打电话要叫他出来喝酒一样地随意,可那是一千多前的古人,他们隔着一段漫长而不可逾越的时光。
危月也没太在意,说,“在半笔斋。”
端木赐“哦”了一声,“子敬在半笔斋啊。”
他说的很轻松,像是他的朋友真的在那里等着他一样,坐在那里喝茶,等他推门而入的时候,那人会抬起头笑责一句,你怎么才来啊。仿佛那年东晋的秋天,在山阴道上,王献之在一片笑声中回过头,“赐之,我们去看郗家的新娘子好不好?”
那笑声在千年之后依旧在他耳畔回响。
:郗家的新娘子其实就是王献之未过门的妻子,写这一章的时候代入太过,心情难受
还有就是这周眉下三江,跪求各位书友的鼎力支持!!三江票!!!推荐票!!!
这本书能走多远,就要看各位看官给予的力度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