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被李世民一句话砸的晕乎乎的,长孙无忌目光陡然射出寒芒。
来了!
这才是陛下真正的目的!
有些人凭借投献一首诗便能扶摇直,但我提携了你,名义便是你的座师,在朝的官员通过投献罗织出密密麻麻的官场网络。
现在李二瞄准症结一刀斩断,下手真够狠的!
治国偏粗糙的陛下,什么时候能想到这种地步了!
长孙无忌看向中间,是杜如晦么?
不,如果是他不会等到现在才施行。
房玄龄明显不知情,难不成是陛下自己想的?
“陛下,不可啊!大唐初立,正是缺乏人才之时,若没有衮衮诸公贡献人才,岂不下否鬲,我大唐立刻有倾覆之危啊!”
“陛下,京官,各地方官足足一万有余,停掉投献,如何发觉英才?又让谁来治理地方呢?”
还有人想要出班,李二挥挥手:“朕都听明白了,臣工心忧社稷,朕清清楚楚。”
“下否鬲,朕自然清楚。而那位敲响登闻鼓的大才,也给朕,拿出了答案!”
“朕意,重开科举!”
科举?
李二滔滔不绝:“朝廷将派遣教谕建设学校,招收学子。年后各州县开院试,录取秀才。”
“八月份,各道展开秋闱,秀才齐聚各道首府,考取举人。”
“两年后的二月,所有举人汇聚长安,礼部开考,录取者成为进士。”
“朕,就是要通过层层的考试,将所有英才笼络到朕的手中!”
所有人都惊呆了。
崔伯灵是士族之首,听着李二的宏伟构图他内心骇起滔天巨浪。
这科举的层次清晰明朗,他能看出其中冉冉升起的一股庞大力量。
可若如此施行,还要士族干嘛呢。
李二,这是要挖了他们的根。
他急忙想要出班反对,但跪在中间的杜如晦却高声大呼:“陛下此举,宛若天空皓月,给大唐百姓相等的晋升机会,此等利国利民之事相信诸位同僚也不会反对!”
这...这太不要脸了吧。仗着自己跪在中间道德绑架?
崔伯灵眼珠乱转来回审视杜如晦和李二。
有猫腻!绝对有猫腻!
房玄龄急忙拜倒:“臣,代天下众生,叩谢陛下隆恩!陛下此举,必定让各州县学子苦读诗书,我大唐之文学造化,将远胜前朝!”
“吾皇盛名啊!”大理寺卿同样崇拜说道:“层层科举选拔出的断然不会是那些只凭一首诗便入朝的幸进之辈,也断不会有庸碌之才。”
“大唐之光辉,必定照耀千古!”
“日月山河永在,大唐江山永在!”
“哈哈哈!”身着衮龙袍的李二双臂张开,享受此刻的欢呼。
这,才叫皇帝!
多亏了沈老弟的招数啊。还有杜卿。。
(考科三去)
(我感觉我写作最大的弱点就是冲突不明确,这个以后得改改)
(麻烦大家把鲜花评价票给我投一下,太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