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栩捏了捏拳头,目光凌冽。
沉吟片刻,他忽然大声吼道:“丑虏犯我大明边镇,杀我大明同胞,辱我大明妇孺,所犯罪行,罄竹难书!本王朱由栩在此立誓,此生必要平定辽东,斩下奴酋皇太极首级,以告慰无辜枉死的百姓!可有义士愿随我出征,助我一臂之力?”
出征?
这是要征募兵丁吗?
城楼下的声音立马弱了下去。
不过很快,就有一名痛哭的男子大声喊道:“小人贱命一条,只要能杀鞑子,愿随殿下出征!”
“还有我!鞑子杀我妻儿,此仇不共戴天,恳请殿下带我一起出征!”
“老子豁出去了,杀鞑子,算我一个!”
“还有我!”
“还有我!”
一时间,城楼下的百姓再次沸腾了,许多人都高喊着要杀鞑子。
看到这一幕,朱由栩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果然,我华夏大地永远不缺有血性的男儿!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走了过来,小声禀报道:“殿下,武清县令找到了。”
朱由栩也没多想,直接说道:“他在何处,速速带来见我。”
“这个……”
亲兵顿了顿,为难道:“弟兄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在县衙自杀殉国……”
朱由栩微微一怔,好半天才叹息道:“也算是一个有气节的忠义之士,收敛尸首,厚葬吧。”
别看背叛大明投效后金的文人非常多,其中甚至还包括许多朝廷重臣,但有骨气的文臣武将同样不少。
只光此次后金入关劫掠,就有许多人在城破后自杀殉国,顺天巡抚王元雅、三屯营总兵朱国彦,还有这位小小的武清县令,无不如是。
之所以会给世人留下明末官员都没有骨气的错觉,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有骨气的官员都死了,只留下那些汉奸一直活跃在人前,久而久之,世人自然就只知道这些汉奸,而不知道那些为国捐躯的人。
若是其他朝代,那些有骨气的官员说不定还能活跃在史书、评书以及各种故事之中。
可惜,清朝的文字狱防的就是这种事,以至于纵使是在清修《明史》中,这类官员也往往都是被一笔带过。
与之相反,那些叛投满清的汉奸官员却被《明史》大书特书,乾隆甚至还专门为此列了一个《贰臣传》,就仿佛生怕汉人不知道自己素来敬仰的精英文人是多么没骨气一般。
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奴化手段。
读书是汉人的信仰,而这些文人则是这种信仰的具象化代表。
刻意只宣扬那些汉奸文人,分明就是想从信仰打断民族的脊梁!
用心不可谓不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