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佯装惊讶。
“两个月?”
“那得多少人修建?怕不是民怨沸腾?”
老翁眼睛一张,瞪了朱高煦一眼,埋怨道。
“贵客怎么能这么说?”
“哪里会来的民怨沸腾?”
“汉王爷说了,这叫以工代赈。”
“干了活就能吃饱饭,还有土地分,搁谁谁不干?”
“大家伙都是抢着来呢。”
“就是老朽这快不中用的,还跑去砌了两块砖呢。”
“至于说多少人,那老朽是数不清了。”
“反正只要是汉王爷带来的流民,好像都参与了筑城。”
“二十万人总是有的。”
朱高煦煞有其事地点头。
“原来如此。”
“怪不得修建地这么快。”
老翁所在的村子不大。
一番闲聊之下,朱高煦一行已经是到了村子正中。
此刻。
村中的村民正热火朝天地修筑露面,村子里的小孩则在一旁嬉闹,动不动挨两句喝骂。
一副欣欣向荣之景。
“贵客,老朽这村子如何啊?”
朱高煦四处瞅了几眼,点头赞赏道。
“确实不错。”
“屋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子布局也是井然有序,比我见过的许多县城还要好一些。”
老翁胡子一翘,抚须得意道。
“汉王爷说了,只有干净了,住着才舒心。”
“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大明乃是礼仪之邦,得给周边那些个蕞尔小国,做好榜样。”
朱高煦附和着点头道。
“老丈说得在理。”
“不过老丈左一句汉王爷,右一句汉王爷,难不成老丈真的见过王爷?”
老翁闻言,原本高涨神情低落了下来,叹了口气,摇头道。
“没见过。”
“王爷他老人家可是皇亲贵胄,是皇亲子。”
“咱这升斗小民哪里能见到王爷?”
朱高煦装作不懂地问道。
“那老丈是如何得知这些都是汉王让做的?”
老翁偏头,诧异道。
“贵客不知道吗?”
“王爷他老人家怕手底下有贪官污吏,专门在省府州县各级设立了宣抚司。”
“里面好多读了书的好后生,给那些不识字的宣读王爷老人家的政令。”
“就是怕底下人欺瞒下。”
朱高煦恍然,点头道。
“原来是这样。”
不过旋即朱高煦又笑着纠正道。
“不过老丈有一处地方说错了。”
“汉王是皇第二子,他如今也不过是刚及冠罢了。”
“可不敢老人家,老人家地叫,人都叫老了。”
老翁一愣,转而摆手道。
“哎,贵客切莫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