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我吃饭的,那就一定是和吃饭的有关的人,采购?他也不单独给我买啊,那就只能是食堂的人了”楚离自言自语道
食堂的人,吃饭不要粮票,还每天都往家里带东西,他们每天拿的东西可不会凭空多出来。
在这计划经济的年代,一切都是有定量的,零嘴俏食就不用说了,基本没有,普通人油一月二两到半斤不等,视所在地区和工作岗位而定,连花生米也只有年关没人才有几两,布几年才能攒够一件衣服的量。
城市户口的人一般每月二十五斤粮,小孩十五斤,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有额外的补贴,补贴的多少是工作强度而定,楚离这种文职是一点补贴都没有。
哪怕是厂里的食堂,也要用粮票和钱才能当饭票用,至于量吗,那就只能看食堂的人心情如何。
勺子在他们手中,打多打少全靠他们,好的像秦淮茹这种,一斤粮票在食堂吃饭当两斤用,倒霉的就只能有七两了,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总不能每个人都称一下。
想到这,楚离心中有了想法,这任务中提到的阻止他干饭的十有八九就是食堂的人。
他们每天都往家里带饭菜,说的是领导招待别人剩下的,可整个厨房十几个人天天往家里面带菜,就算是天天招待那也绝对是不够的,何况不可能天天都有招待,那这些饭菜从哪来的就是一个疑问了。
虽然楚离并不知道这个厂具体有多少人,但从厨房的人来看,绝对不会太多,在这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二十几个人的劳动力,就算是做的大锅菜,绝对无法供应太多人的,顶天了三千人。
二十多个人每天不限量的吃,还往家里带,这一天下来,消耗的少说也在一百斤以。
在这每人一天不到一斤的粮的情况下,二十多个人一天拿一百多斤粮是个什么概念?
这还不算他们给关系好的人多打饭的情况下,算他们的裙带关系,就算有和他们关系不好的,他们少打点,那能有多少?
但在年代,厂里的工人有几个敢得罪食堂的人的?宁得罪厂里领导,不得罪食堂小人,这是厂里每个工人的共识。
这个年代,工人基本就是铁饭碗,能当工人的都是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都是贫下中农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