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年舞玩,面不红心不跳。
刘慧明走过去,称赞道,“舞得好,可是具体怎么好法,愚兄却不知道!”
马万年大笑道,“其实也简单,来来回回就四招,刺、扫、勾、砸,兄长想学,我可以教你。”
刘慧明当下就跟着马万年练起来,他现在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已经基本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加上现在营养又好许多,这一点儿运动量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
练了差不多半个小时,马万年大声叫来一个土兵,“王小六,过来陪我大哥过两招。”
随即,一个年轻的小队正呼地跑了过来。
马万年把手里的长枪扔给他,“悠着点,别把我大哥伤了!”
那个士兵精瘦精瘦的,虽个子不高,却一脸坚毅,看得出来是个训练有素的老兵。
他走到刘慧明面前一丈远的地方,抱拳道,“末将王迎明,请先生指教!”
“你是王迎明,”刘慧明问道,“王家沱的?”
王迎明大声道,“正是!不知先生怎么知道末将的籍贯?”
马万年也奇道,“兄长认识王迎明?”
刘慧明点点头,对王迎明道,“我来石砫前,在河里翻了船,漂到王家沱,蒙你父亲搭救,在你家歇了一夜,你父亲还让我带了一封信给你,我交给忠州秦府的门房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收到。”
王迎明恍然大悟,一躬身道,“哦,原来那封信是先生写的,末将已经收到了,多谢先生!”
刘慧明摆摆手,笑道,“只不过那时候我穿的一身僧衣,扮的是一个和尚,你回去之后你父亲如果说起慧明法师,那个人就是我。”
马万年忙问是怎么回事,刘慧明就说自己因为从京师来,现在到处兵荒马乱,只有扮成出家人才保险,马万年才恍然大悟。
王迎明也笑了笑,道,“只是先生写的字有好多末将不认识,缺胳膊少腿的,给末将读信的先生也觉得奇怪!”
刘慧明大囧,只好转移话题,“你老娘让你回老家娶媳妇,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王迎明坚决地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说罢,手里的长枪一斗,怒喝道,“先生看招!”
刘慧明马上举枪相迎,二人很快就战在一起,只是刘慧明实在太弱,才三招就被被王迎明用枪抵住了胸膛。
二人又对练了一阵,刘慧明虽然不像先前那么手忙脚乱了,但想要打败他,至少现在是看不到希望。
马万年在一边进行队列训练,暂时顾不上刘慧明,任由刘慧明被一个小自己一轮的孩子欺负也不来解救。
王迎明无语,只好放下枪当起了教练,二人断断续续地练了一个多小时,王迎明不断纠正刘慧明的动作,刘慧明也不摆谱,虚心地接受指教。
刘慧明发现王迎明是个不可多得的教官型人才,很有耐心,教得很仔细,也很有方法,以后自己练兵一定要把他调过来。
“啊……你杀了我吧!”又练了半个小时,刘慧明实在举不动枪了,趁王迎明一枪扫过来时,顺势把枪一扔,就躺在地上了。
王迎明把枪挂在兵器架上,笑道,“哈哈,我要杀先生的话,不知道已经在先生身上捅了几个窟窿眼了!”
刘慧明歇了一会,就坐起来看马万年练习队列,他想知道白杆兵究竟是怎么杀敌的。
马万年见状,走过来讲解道,“这个队形是我们白杆兵基本的队形,也是威力最大的队形,在作战时,如果第一排士兵受伤倒下了,第二排士兵马上就会补上来,第三四五排士兵和阵后的士兵也作相应调整,不断补充以保证队形的完整不乱,如果最后一排的也打完了,就会从后面再补充上来。第一排的兵卒为武艺最高,执最长最粗的白杆枪,可以刺、也可以扎,只进攻不防守,两翼的兵卒用白杆枪可以刺、钩、扫,是整个战队的两刃。中间的人一手拿短矛,一手拿盾牌,对两翼和第一排士兵提供保护。这样既可以保证队伍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也可以做到进退自如,攻守兼备。”
刘慧明赞道,“愚兄今天才知道白杆兵为什么能打了,真是大开眼界啊!”
马万年大笑道,“我祖父和祖母、父亲都是靠着这支兵马们从贵州打到辽东,又打到中原,很是闯出了一番名头。”
说完后又仔细讲了怎么变阵,怎么追击和撤退,刘慧明只听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叹道,“大明的军队要都是这样训练有素,局势怎会变成现在这样啊。”
马万年也叹息不已,“唉,当年浑河一战,就我们白杆兵和浙兵一起打了一场硬仗,其他军队比乌合之众还不如,提起就火大。”
当下二人又讨论了怎样在阵列中加入万人敌的事情,直到申时才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