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工智能,首先要解决模糊判断。
具体地说就是比如描述一个人:矮胖子,脸白,油头,中分,眯眯眼。
这些类似的描述在现在的计算机技术中都是无法克服的。
在电脑里面,1就是1,2就是2。
大小多少长短这些没有准确值的描述现在电脑都无法判断。
多矮多胖才算是矮胖子?
脸多白才算白?
眯眯眼的标准又是什么?
首先得让电脑能实现这种模糊判断,再谈人工智能才有意义。
徐福思及此,在纸上写下“AI”两个字母。
然后在其下方画出分支线,分别写下“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专家系统、交叉领域”五个领域。
又在“自然语言处理”分支领域下,单独画出一道分支线。
分别写上“judge”、“searslate”、“study”几个词汇。
结构图画出来后,便十分清晰了。
他愈发确定自己接下来要走的方向,也知道了自己该补充哪方面的不足。
便迫不及待起身,跑去搜寻相关类书籍。
趁着他离开,姜南笙迅速扭头看一眼他纸上画的框架结构图,还有那几个英语词汇。
“判断”,“搜索”,“翻译”,“学习”,这是什么意思?
小姐姐不明觉厉,“不愧是过目不忘的大神,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
她注意到,刚才徐福已经喝光了这壶水。
便将水壶收起来,又从背包里取出一只备用的保温杯。
同样是可爱风格,上面还挂了一个皮卡丘的手办。
里面多放许多参片,还有一些枸杞子、冬虫夏草、生地黄、山楂、红枣等。
这是她今天特意准备的,完全按照她父亲每天泡养生茶的配方标准。
她的想法很简单,都是男人,徐福这么虚,碰一碰就晕倒,一定很需要的吧。
自觉很体贴,帮徐福重新倒上一杯,才满意的继续码字。
……
徐福率先找到的,是两本拓展读物。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与《未来简史》。
这两本书,不是讲人与自然的故事,而是以色列新锐作家的重磅作品。
书中探究生命的意义,用科学和数据主义的眼光看历史,提到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两种观点。
前者认为,智人已经成为历史,人们需要用科技创造出智神。
智神是智人身体和心智升级后的版本。
科技人文主义希望能将人类的心智升级,好让人类能接触到目前未知的体验和意识状态,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算法。
但是,科技人文主义面临无解的两难,它认为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推动人类开发控制,但一旦能控制意志,人类便失去神圣性,无法在科技面前立足。
后者则是新的宗教,认为宇宙是由数据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对于数据主义,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数据主义的第一条诫命:要链接愈来愈多的媒体,产生愈来愈多的信息;数据主义的第二条诫命:把一切链接到系统,连不想加入的异端也不例外。
徐福看完之后,受益匪浅。
据说这两套书,全球卖了五百多万册。
“作者赚大发了。”
时间有限,今天看的书也已经够多了。
他没有继续看,而是找到了许多书,包括:《机器学习概论》、《人机交互理论与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信号处理原理》、《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64个大问题》、《奇点临近》、《终极算法》、《矩阵论》、《线性代数与矩阵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书籍。
这些书籍都是关于人工智能,也算是这个年代十分的前沿学问。
大多都是欧美高等学府发表的,内地翻译出版。
难得在大西北的图书馆里,竟也有收藏。
这些书,他是准备去办理借阅登记,然后带回去慢慢看的。
等这一批图书看完,想要继续从书本上了解更深层次的核心知识,图书馆渠道估计也近乎到顶了。
国外一些高等的学府或许还有,剩下的就只剩自己去实践提高。
徐福脑海中,依稀对自己想要的“人工智能”研究目标,有了大概的想法。
是“阿尔法狗”、“Siri”、“小爱同学”;还是“J.A.R.V.I.S.贾维斯”、“SKY天网”;抑或“VIKI虚拟交互式智能系统”、“RED QUEEN”;又或者是“大白”、“大卫”、“艾娃”?
“特喵的,这些都是啥?”
有些只在电影里听过,譬如“天网”是电影《终结者》中的大反派。
“VIKI虚拟交互式智能系统”是去年上映的电影《机械公敌》中闹事的机器人。
“红后”是《生化危机》里抢戏的人工智能。
全是些反面形象。
其余只知道名字,细想之下,又没什么具体印象。
他知道,这肯定又是梦境中的碎片记忆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