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散户群体观察市场主要依靠的就是技术面,所以这个阶段技术分析就看似变得十分神乎其神,市场甚至流传着一条K线就能定乾坤这样的说法。这时候市场的普遍表现就是,企业的基本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题材概念,以及游资的配合。
当时的市场流传的各种各样有关游资的战法。比如说,一只股票经过了一波大幅涨以后出现的第一根阴线,那么许多人就会进去博弈。还比如说连续三个涨停板后,有人就会预期能有五个涨停板。
其实这一切都没有实际的根据只是大家互相揣摩的结果,不过这种游资和散户为主导的市场,在15年以后就慢慢发生了改变。直到17年以后,市场主体就渐渐变成了机构。这里的机构主要就是外资以及公募基金。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市场主体转换中,许多过去的神话逐一破灭。最明显的就是在过去散户为主导的市场中,那些呼风唤雨的游资或者牛散逐渐的烟消云散。
自从市场主导力量换成了机构以后,很多人发现过去那些技术分析以及实用的股市技巧都变的不好用了。机构更看重企业的基本面,并且他们对企业的基本面有比较实实在在的调研能力。
所以整个市场的内核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从炒小炒概念,变成了对企业的深度挖掘。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向着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看齐。小企业和概念股不再是市场的宠儿,优秀的企业才是机构更看重的目标。
所以那些原来在小企业里折腾的游资被大量消灭,同样喜欢持有小股票的散户也被驱赶出市场。这就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去散户化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同样市场的主导力量也不可能再次退回到散户和游资,这时候整个市场博弈的难度会陡然升高。
由于市场中可以被收割的散户越来越少,机构之间就开启了互相竞争的模式,以后的市场机构之间的业绩分化不可避免。同时,随着市场体量的不断扩容,过去那种整个市场同涨同跌的局面会被彻底改变,长期的结构性分化将不可避免。
以这些市场的变化必须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模型来进行市场博弈的资金,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当的做出改善。过去的市场估值和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评判的依据。例如以500家中小型企业构成的指数就面临着估值中枢下移的可能。
以这些都是我对于目前市场变化的分析,希望能够作为参考的依据。
江天华写完这些,然后就把邮件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