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比孙皓大六岁。他的人生一直都比较顺风顺水,没有孙皓那么多坎坷波折。
在他13岁那年,也就是公元249年,他的祖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尽归司马家族。
在发动这场政变之前,司马昭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他那时候名义上是曹爽那边的人,这既是世家惯用的两面下注的招数——万一玩不过曹爽集团,起码不会满盘皆输,当然,曹爽也并不会真心信任司马昭,司马昭在那边也是被边缘化的;也是因为司马懿属意的继承人和司马家下一代掌舵人是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司马师全程参与了政变准备,所以到了政变前夜,父子摊牌后,司马师安寝如常,司马昭却被吓得睡不着觉——毕竟老爹之前半点口风都没露,突然要来个大的,搁谁谁不慌?
不过,后面的事情办得很顺利。司马懿在夺得大权两年后去世,司马师接班。次年,东吴孙权驾崩,司马师下令伐吴,以司马昭为统帅,与吴军战于东关,这就是著名的东兴之战。此战,魏军损兵数万,成就了东吴诸葛恪、丁奉的大名。由于魏军死伤太多,竟然把魏国的礼制都给动摇了,司马师下令丧礼从简,守丧期间也不禁止婚嫁和入仕。而司马昭也因为战败被削掉爵位。
后来司马师去世,司马昭接过权柄,淮南三叛,曹髦起事等等,不再细表,但这些事情都与司马炎无关。司马炎从小到大只操心过一件事,那就是他和司马攸谁能接任晋王之位。
司马师没有子嗣,只好过继了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为嗣。司马昭的权力来源于司马师,那么到底该选择司马炎还是司马攸作为继承者,就很值得考究了。
然而,司马炎在这件事情上也没费多大心,司马昭身边的重臣山涛、贾充、何曾、裴秀等人都是司马炎的支持者,羊琇更是把饭喂到嘴边,帮司马炎出谋划策,观察时政得失,都让司马炎预先记住,以备司马昭询问。在这么多大佬的帮助下,司马炎感觉一切都很顺利,心态自然也非常好。
但这次,司马炎遭遇了他自出生以来最大的挫折,孙皓偷袭交州,又加害他的使者,深深地触痛了他的尊严。
早知道就不该派使团去的,司马炎心想。原本以为孙皓多少会讲点规矩,这事能在场面上糊弄过去也就罢了。没想到孙皓猖狂得很,强硬地挑衅他的底线。
“朕欲伐吴,诸卿可有何良策教我?”朝会上,司马炎垂询道。
贾充立刻出班,滔滔不绝:“国朝初立,未可轻起干戈,宜静不宜动,今当内修德政,养兵殖谷,徐徐图之。何况春耕临近,更不宜出师。”
“贾卿所言甚是。然则孙皓辱我,朕意难平!”
荀勖立刻奏道:“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当今我朝之力,十倍于吴,天命在我大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又何必急于求成?夫吴小国也,而孙皓却穷兵黩武,臣听闻其在东海、南海连动兵戈,霸凌番邦,德行不修,凶暴不仁,早晚必败!此等凶顽之辈,多行不义必自毙,陛下切勿介怀!”
司马炎叹道:“就依卿家。”
而就在斩杀晋使的第二日,孙皓便与众臣商议此次交州之役的封赏和后续安排。
主将陶璜自是首功,封丹阳侯,食邑三千户,迁交州牧,辖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治所龙编。
陶濬大破南中援兵,破敌虏将,封句容侯,食邑二千户,迁交趾太守。
周处用间得当,出神入化,孙皓盛赞其果有乃父之风,遂封都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顾容以步破骑,进为荆州牧,拜威南将军。
黎晃收复九真郡,进九真太守;卫濮在封溪之战有战功,擒毛炅,又在日南击退林邑国,进日南太守。卫濮请求将日南郡治迁回西卷城,并称:“范熊闻吾咳唾之声,不敢越横山也,越则成擒,吾当献与陛下。”孙皓大喜,称卫濮为当世之兴霸,遂从其议。
至于孙俊、孙奉和周豫的封赏,孙皓称先暂且记下,留待他日平定夷州后一并封赏。
交州虽定,但孙皓并不打算改变交广分治的格局,他把刘俊进为广州刺史,兼安南将军。同时,广州水师更名为南海水师,不再受交州、广州节制,南海水师都督府成为一个与四州长官并肩的存在,辖区包括朱崖岛和整个涨海。对于孙奉来说,这是比任何封赏都要更高规格的奖励,孙奉又哭又笑,感激涕零,胸口拍得咚咚响。
当然,此前丁温的东海水师在平定甬东后,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地位。
南海事务安排已毕,朝会的话题转移到对晋政策上。
丁忠上奏道:“我等归国时,发现北方无备,弋阳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