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当务之急,最最要紧的事儿,就是先把人头处理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怎么来怎么去。怎么来王掌柜不知道,怎么去,他有办法。
这东西不好,别人给我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也给别人。
“唉呀!这俩人头。给谁呢?”
尤其这会儿天已经亮了,胡同里陆陆续续的,人都快起来了。再待一会儿,街上人就多了。
就得趁这个机会,路上几乎还没人的时候,把这人头处理了。
怎么送呢?给谁?只有给邻居!
挨着水铺最近的边上,这家儿是个油盐店,也叫杂货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给你预备齐了。
怎么说呢,油盐店按说也不是大买卖。勉强糊口而已。
店里就是爷儿俩,舅舅带着外甥。一个掌柜的姓寇,带着外甥,经营者油盐店。
这两家挨着,平常呢关系不是很和谐。
为什么呢?油盐店掌柜的,过日子细致。好算计。有个外号叫老抠(寇)儿,而水铺的王掌柜呢?心眼多,爱占点小便宜。这就没法儿弄了!
邻居之间相处就怕这个,有的时候王掌柜到寇掌柜这边逛逛,回去的时候拿几根葱,装一把花生,瓜子啥的,他觉得不叫事儿。
寇掌柜那边儿就舍不得,这点东西要钱不要钱?不要钱?凭什么?
要钱的话怎么张嘴。人家这记在心里边儿,寇掌柜的有个帐都写上了:葱一根儿,花生二十个,瓜子一把,姜两片。他都记着呢!
所以这两人虽说没出大事儿,没撕破脸儿,但是关系并不和谐。有时候聊天儿,寇掌柜这嘴里话里话外的,也说的不怎么好听,王掌柜是山东人呀,脾气急,也吵过几回。
总的来说,二人关系不好,到今天出了这事儿。王掌柜的心说:
“老抠儿啊,总说我们关系不好,今天我照顾照顾你,啊拿你点零零碎碎的东西,你都往心里去,你看我给你回个礼。瞧瞧!有血有肉有头发!!!”
把人头拿出来。王掌柜先把大门打开,开半扇。人走出来,人头用手提着背在身后,这条胡同儿这会儿还真没什么人,偶尔一个半个儿打着走过去,也是低头缩脖就走过去了,天这么凉,也不会说往两边看,这会儿去还来得及。
抬头一看。这油盐店的房檐儿底下边。每天挂招牌的地方有个花格。
王掌柜看了看,想了想,觉得挺合适。转身回家把这人头的头发这头发梳一揪。家里有这个竹竿儿,弄好了一挑人头一挂。
说时迟那时快,把人头都准备完,一切事情安顿好了,挂人头,挂人头进来,把门一关,把桶冲干净。好了。王掌柜转身回屋喝茶,就等着外边热闹了。
王掌柜心理想着:一会儿,老抠儿一起床。外边路人叫嚷开来,这得是多开心呐!一嚷嚷开了,官厅儿就得来人。官差来人,我看你老师怎么交代,一根儿葱,你舍不得。
这回行了,整箱的银子往衙门口送吧。王掌柜高兴啊,作物喝茶,抽着旱烟等着。
再说寇掌柜这边发现了吗?发现了!那还发现不了吗?
油盐店寇掌柜的,也是早早的就起来了。喊自个儿的外甥:
“儿娃子,天可不早了。起来把那个幌子挂上吧。”
这边叫着自己的外甥起来挂招牌,那边嘴里还不闲着:
“你这个孩子,起来做买卖了,快点的!”
寇掌柜岁数大了觉少,可孩子大都愿意多睡会儿。但是没办法,舅舅一喊他,就得起来了。
“哦…哈…来嘞,来嘞。”
迷迷糊糊的这外甥。拿着幌子,拿着挑杆,出了大门。
油盐店门口都会有一个幌子,也就是招牌,告诉附近的居民,开门了,可以来买东西了。
每天的程序都是这样,打开门出来,把这幌子挑起来一挂。把杆子拿回去,然后扫地,把地扫干净了,门口泼点水,省得灰尘扬起来,打开门,客人就来了,天天如此。
小外甥迷迷糊糊的打开门,钩子勾住幌子上面的搭扣,顺着柱子就往上搭,一下,两下,总是搭不上去,小孩儿抬头一看,我的妈呀!上面挂着人头!
这孩子咕咚一下,往地上一坐。紧跟着就站不起来,腿软了,连滚带爬的,就爬进店里边儿去。
舅舅寇掌柜的坐在这儿正喝茶呢。看见外甥这样进来还打趣道:
“我这大清早的,怎么这么大的礼啊?这是干什么呀?还没到过年呢,你这个孩子怎么啦?”
小孩儿满脸的惊慌失措,光张嘴不说话,拽着他舅舅的袖子就往外走,寇掌柜看外甥这个样子,好像有什么要紧事:
“怎么了?说话呀?是出啥事了吗?”
外甥疯狂的点点头,拉着舅舅来到门外,往上一指,寇掌柜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抬眼一瞧:
“哎呦喂!这是哪个仇人哪?”
“把人头挂在我家门口!”
正说着呢!拿手一指
一个头!两个头!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