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啊,是。”
“是这样的,我俗家姓杨,本名杨爽,家兄杨坚,是大周的随国公。”
“杨?是普六茹那家么?”
“正是,家兄自小在寺院长大,与佛门关系较为亲厚。曾经佛门曾派人联络过家兄,好像与大周朝堂有关,似乎是想将家兄推到高位,然后让家兄给与佛门庇护。”
“大兄,对不起了,把你给卖了,小弟也是没办法啊。不过你放心,这次我虽然卖了你,但没有完全卖,我以后搞事的时候绝对不会涉及到你。”陈元化对于这位记忆中的大兄还是挺有好感的。
面对老道士,陈元化也没有选择完全说实话,而是选择了说出部分的事实。他敢保证所说的都是真的,只是欠缺了那么一道道的环节。
杨坚于佛门的关系并不像陈元化说的那样只是普通的相互利用,而是有着更深层的关系。
杨家从杨坚的父亲杨忠开始就是一个坚定的信仰佛教的家庭,杨忠还曾营造过佛寺(栖严寺)。杨坚不止是在寺院中长大,还是在寺院中出生,由一位叫智仙的比丘尼抚养成人,杨坚的乳名还是这位比丘尼给取的,叫“那罗延”,意思是金刚力士。
当杨坚七岁时,智仙曾对他说:“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
从始至终,杨坚就是佛门选中的帝释天。从出生、成长都没有离开佛门的教导,直到杨坚决定去参军入伍时才踏出了佛门给他营造的环境。
“看看人家佛门的眼光,道门实在是有些咸鱼了。”
“也不对,可能是太平道、天师道的时候武德过于充沛了,现在是在刻意避嫌吧。”
陈元化在心中对比了佛、道两家的做法,发现一个过于生猛,一个又太过低调,察觉到一点味道来了。佛门还没完全脱离魏晋时的野蛮扩张期。
“老师,为了我道门的未来,我愿意回去劝说我家大兄。”
“不必如此,元化。他们佛门才是北周朝廷的心头之患,所以想要兵行险着,我道门不用。不过既然魔门那位盯上了宇文邕,佛门又把手伸到了朝堂之中,想来这大周朝廷也长久不了了。”
“元化,这次你回到家中,替我给你家兄长带一句话:我道门底蕴不差于佛门,对于土地、庙产也没那么大兴趣,也不介意和佛门合作。”
虽然陈元化给出的都是一些笼统的信息,但老道士还是从这些似是而非的信息中推演出了正确的走向。决定通过陈元化为渠道对那位位高权重的随国公示好,为了表明态度,还主动放低了身段。
“老师英明!”对于老道的决断,陈元化很是佩服。
“少拍马屁了,你小子啊,我还以为你这位真传道主是真的来拜访的呢!原来是来给你自己和你大兄拉关系的。”
老道人仙风道骨地一拂衣袖,一双银眉一皱,下颌白须一抖,似是有几分恼怒的样子,但却并不让人敬畏,反而带有一种赤子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