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内面壁九年,传下禅宗。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传说少林的武术,就是达摩所创立
唐初少林寺昙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立下了汉马功劳,得到了李唐统治者的赞誉和封赏。昙宗被敕封为大将军。在此期间,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极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称。少林功夫也从此美名远扬。
明玉自下得雁荡山以来,一路上没有丝毫停歇,一路向北疾驰而来。
这时在前往少室山的官道之上,明玉正骑着一匹快马在疾驰。明玉看到前面官道旁边有一处茶摊,便降低马速准备歇歇脚。
来到茶摊前,明玉跳将下马,走入茶摊拴好马匹,找了一处空位坐下点了一壶凉茶。
不一会儿,茶摊老板上了一壶茶水。拿起了茶杯,明玉心中不由的早已各种念头纷飞,此时少林寺已经不远了,离得越近,他心中的火热更甚。
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得到《九阳神功》这套绝世武功秘籍,明玉便忍不住一阵激动。
有了这套武功,明玉有自信在三十岁前进阶绝顶,先天境界将不再是奢望。况且以《九阳神功》修炼出来的至阳属性内力,施展起各路武功来,威力比现在的自己只会强不会弱,对于战力的提升帮助极大,怎能不让明玉心潮澎湃?
想罢这些明玉稳了稳心神,不由的想起少林寺的事情:“他此地距离少室山已不足五十里,但是明玉有着后世的记忆,了解种种秘闻,说起来,历代少林高僧中不乏精通厚黑之学的和尚,满嘴的仁义道德,悲悯天人,实际上所作所为大多都是从少林自身的利益出发。”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少林寺较之许多门派,已经好了很多,起码不会明目张胆。况且真正境界高深心地仁慈的高僧,还是有很多的。明玉担心的是,少林寺僧人,必定会对前往藏经阁的江湖人士,十分提防。”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在心中轻叹了一口气,寻思到:“倘若我一开始便跟少林那帮僧人说,要进入藏经阁,说不得那群和尚对我提防等级,立马便会上一个层次,以为我是觊觎他们的少林绝学呢?这该如何是好?”
但转念一想,心中又道:“啊哟,不对!按照金老爷子的说法,此时的少林,正值前所未有的虚弱期,虽然以少林的底蕴,不乏一流高手,但是绝顶高手一个也没有,倘若隐去内功修为,再编制一个小小的谎言。哪里还有不成功的道理?
拿定主意以后,明玉放下心中的忧虑,眉头缓缓舒展,嘴角边挂上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把茶水一口饮尽,丢下几块铜板后。再次骑上快马,继续向少室山的方向赶去。
一个时辰以后,明玉来到了少林寺的山门之前。
抬头眼望去,只见整个少林威严庄重,古朴的大门,安详的院落,都给人带来一份,了然于物的升华。
山门下得知客僧见到明玉以后,快速的迎下台阶。说道:“阿弥陀佛,小施主有礼了。不知施主必行是上香还是礼佛?”
明玉抱拳回了一礼,说道:“大师有礼了,小子此次登临贵寺,是为礼佛而来,还请大师行个方便。”
迎客僧宣了一声佛号,派出一位小沙弥,引导着明玉向山上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大雄宝殿。明玉仔细的观察了一会儿,便举步走了进去。此时大雄宝殿之中,正好友一位富商正在上香。
富商上完香之后,朝着大殿旁的一位黄袍僧人走去,贡献了五百两的香火钱后,就被领去了藏经阁的方向,抄取经书了。
明玉看到此景,心中不由腹诽:“还可以这样操作,白害的自己一路上紧张重重,生怕少林僧人,不允许外人踏足藏经阁。”
也幸好自己在来的路上,明玉碰到了几波不长眼的山匪。由于明玉武功初成,一般山匪远远不是他的对手。
此时的明玉也算小有资产,要不然还真有可能无功而返。如果因为没钱没去成藏经阁,相信以后他会后悔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