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华殿里,二皇子赵祯被他的乳母刘嬷嬷唤醒:“二殿下,二殿下。” 赵祯睁开眼睛,看到外面天还黑着,嘴里抱怨道:“嬷嬷,今天不是休沐吗?怎么还是这么早把我叫起来?” “二殿下,您忘了,今天您要选伴读的,得早点到崇德殿。” 赵祯揉揉眼睛,不情愿地在宫女的伺候下穿好衣服,洗漱好,坐在摆好饭菜的桌子前。 刚刚起来,赵祯还不是很饿,动了几筷子就放下了。刘嬷嬷有些担忧地劝道:“二殿下,再吃些吧。” 赵祯根本不听她的话,板着一张小脸站了起来:“不吃。” 刘嬷嬷虽说是赵祯的乳母,但是赵祯是二皇子,是主子,她并不能左右主子的决定,只能皱眉让宫女将饭菜撤下去。 不过她贴心地准备了一些点心放在荷包里,让赵祯带着,以防他饿的时候没有东西吃。 *** 下了车的李璟和李琮站在一起,排在选皇子伴读的队伍里,而李瑜则在皇女伴读的队伍里。 两支队伍在领头太监的带领下,往皇宫里面走去。 走进太和门里,外面的喧哗瞬间被关在了门外,里面外面好像是两个世界。高大的城墙,压抑的气氛,所有的孩子瞬间安静了下来,没人敢再说话,也没人敢抬头四处看,全都默默地跟在太监后面往前走去。 李璟偷偷瞄了一眼皇宫,和她以前去故宫参观时差不多的构造,只是这里少了故宫里游人的热闹,多了一些肃穆。 枪.打出头鸟,李璟也不敢胡乱地多看,学着其他孩子的样子往前默默走着。在一个岔路口,男孩伴读和女孩伴读就分开了。 李璟没来过皇宫,很快就被七拐八拐的结构弄迷糊了,她索性也不记路了,反正出来的时候肯定有人领着她们。 太监将他们带进一所宫殿里,把他们放在大殿里就离开了。 太监一走,瞬间所有孩子都松了一口气,慢慢抬头看着大殿里的摆设。 这里的构局和家里房屋的构局一点也不一样,宽阔,金碧辉煌,各种雕梁画栋,精美绝伦,让从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们瞬间睁大了眼睛。 一些相熟的孩子一下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指着宫殿里的各种摆设品头论足,一脸的兴奋。 当然也有像李璟一样,低着头只看脚下的孩子。李琮本来看到雕着金龙的红木柱子,还想过去看一两眼。 结果看到李璟像木头一样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他揉揉鼻子,也不动了。 作为弟弟,他懂得没他三哥多。他父亲嘱咐过他,不懂的时候就让他一举一动跟着他三哥学习,不能在外面堕了李府的脸面。所以再心痒痒,他也没动。 没多久,一些太监进来,将那些一直说话,表现得像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带了出去,这一下子,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剩下的孩子谁也不敢再说话了,也不敢再有什么大的动作,就一个个站在那里,看着脚下白玉石铺就的地板。 没多久,一个太监进来,将所有孩子按照他们父亲官位的大小,四人一排,一直排完。 孩子并不算多,再去掉刚刚送走的那些,只剩下不到二十个人。 刚排好位置,殿内就响起一个太监的声音:“皇上驾到!” 声音刚落,所有的孩子全都跪了下来:“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上方传来一个威严的男声,下面的孩子随后便接道:“谢皇上。”然后才一个个站起来,恭敬地站在下面。 皇帝拿着名册,看着最前面的四个孩子,对着他们道:“从右面开始,你们四个一个一个,说说自己都是哪家的?平时学过什么?” 最右面那个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道:“回皇上,臣子赵策,父亲是端王,在家中已学完《论语》,现在正在学《孟子》。” “嗯,不错。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什么意思。”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 “嗯。平时在家可有练过字。” “练过。” 景平帝招来一个小太监,让他摆好笔墨纸砚,让赵策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小太监把赵策写的字呈给他看。 虽然字体稍显稚嫩,没有风骨,但横平竖直,在他这个已经很不错了,他点点头,让赵策退回原位。 接下来的每个孩子,皇上都这样考了一遍,孩子不多,很快就轮到了李璟。 景平帝看着眼前面容精致的孩童,这么多孩子,只有他的样貌最美,若不是他知道这是给皇子选伴读,这些孩子全是男孩,说他是女孩也有人相信。 虽然是和其他孩子一样,头上并没有留头发,但是他精致的眉眼,白皙如玉的肌肤,挺立的小鼻子下一张泛着樱粉的唇,努力做出严肃的表情,让人忍不住就心软了。 景平帝放柔声音:“你是哪家的?在家学过什么?” 李璟躬身行礼,稚嫩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回皇上,草民李璟是吏部侍郎李昌家的,在家只学过三字经。” 她的声音刚落,殿上就有人忍不住露出笑来,不过他们都记得这是什么场合,倒是没人笑出声来。 景平帝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模样,也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连他五岁的四儿子都背完三字经了,现在千字文已经学一半了,他实在没想到,来这里选伴读的孩子还会有刚刚启蒙的孩子,他都不知道考他什么好了。 无奈,他问了一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 李璟心里松了一口气,这个简单,他自信地回道:“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就成不了大器。” “嗯,记住这句话,以后要用心学习。” 李璟眨眨眼睛,原来皇上问她这句话还有这内涵,这是嫌弃她学得知识太少了? 不过现在她什么也不能反驳,只能装作高兴地回道:“是,皇上。” 景平帝本来还想考下李璟的字,但是他想了一下,才学了三字经的人,字也不会学得多好,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摆摆手让李璟下去了。 李璟的位置已经比较靠后了,考完他没多久,皇上就完成了所有伴读的考核。 他翻阅了一下名册,然后对着旁边招了一下手:“皇儿们,你们过来。” 四个穿着精致衣服的皇子走到皇上面前,躬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免礼。” “谢父皇。”四个皇子直起身子,但仍然低着头,一脸恭敬的模样。 “熙儿,祯儿,琪儿,煦儿,你们在旁边站了那么长时间,底下这所有大臣孩子的表现,你们也都看见了,自己心仪哪个人做你们的伴读,你们自己选吧。熙儿是老大,你先选。” 赵熙上前一步行礼:“父皇,正是儿臣是大哥,更应该恭让弟弟。还是让弟弟们先选吧,儿臣最后选。” “祯儿呢。” 赵祯是皇后的儿子,从小在皇后的耳濡目染下,自然知道现在该如何做,他笑着道:“儿臣也觉得应该让弟弟们先选。” 景平帝最愿意看到的就是他的孩子兄友弟恭,他哈哈笑了两声:“好孩子,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就煦儿先选吧。” 赵煦是贤妃的儿子,贤妃的父亲是太师,曾做过景平帝的老师,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很受皇上的尊敬,连贤妃在宫中,也是颇受宠爱。 赵煦早早就被他母妃交待了,他母妃早就猜到了第一个选伴读的肯定是他,所以将她已经选出来两个伴读的画像和名字,还有他们父亲的官位都仔细地和他说了,而且说了不止一遍。 所以赵煦在听到他父皇的话后,看着下面恭敬地站着一排排孩子,他走下去,一排排看过去,很快就把他母妃说的那两个人找了出来,拉着他们开心地看着景平帝:“父皇,我选他们两个做我的伴读。” 景平帝看向赵煦拉着的两个孩子,一个是贤妃哥哥家的二儿子何郎,一个是护国公的嫡次孙罗盛舒。 景平帝满意地点点头,他就知道,依贤妃的聪明,绝不会挑一些权臣家的孩子。 他明白她的心思,她一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参与残酷的帝位之争,只想让煦儿安安稳稳地被封赏一个王位,早早去封地上安和地生活。 接下来是赵琪,他挑的一个是他母妃端妃的弟弟家的大儿子周康,一个是武安侯的次子萧楚钧。 景平帝笑笑,这选择倒是符合端妃的性格,既不出头,也不做最差的。 轮到赵祯,赵祯平复下激动的心情,看向李璟的眼神带着火热。 赵祯刚刚走到大殿的时候,一眼看到的就是面容精致得像女孩的李璟。他从来没见过长得如此好看的人。 看到她,赵祯当时心中就一个想法,无论她表现得如何,是聪明还是不聪明,他一定要让她做他的伴读。 只要想到能让一个这么好看的人陪着他一起读书玩耍,赵祯就开心得想笑。 在皇上考察所有的孩子的时候,赵祯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李璟,看着他低眉顺眼地站在那儿,时不时在皇上不注意的时候轻轻动动站累的脚,赵祯就忍不住想笑,她怎么能这么可爱呢。 虽然心里做好了准备,就算李璟表现得很差,他也会让她做她伴读。但是当她说出她只学过三字经的时候,李璟还是有点小震惊。 他没想到她的学习会这么差,才刚刚启蒙,也不知道她的字有没有全部认识。 不过很快,赵祯就收回了这想法,并在心里重新想着:没关系,等她成了他伴读后,他会监督着她学习的,这么好看的人,以后有他的监督,成绩一定不会差的。 赵祯知道他们的伴读是自己选的,不过无论让大的先选还是让小的先选,他都不是第一个。 所以赵祯在其他皇子选的时候,整颗心都提了起来,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千万不要选到李璟。 还好,估计是李璟的表现太差了,他两个弟弟都没有选她。 赵祯松了一口气,他走到李璟面前,在她惊讶地眼神中牵起她的手,然后他又选牵起他表哥的手:“父皇,我选他们两个做我的伴读。” 景平帝看着赵祯的选择,忍不住问了一句:“祯儿,你确定想好了?不再仔细看看?” 李璟也看向他,眼神中也带着让他重新选择的期望。她实在没有当伴读的心思。 她都表现得那么差了,怎么这个二皇子还是选她当伴读呢,他是眼瞎了还是脑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