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蹲久了腿也麻了,揉了揉膝盖,然后站了起来。
他的身影,在肖国兴的眼里,瞬间高大起来。
“你的罪,顶多流放,不会处死。”
“那假如皇要我死呢?”
肖国兴抱住栅栏,死死盯住八爷。
“我的话,一言九鼎!”
………………
清晨
书房
张廷玉一个人奋笔疾书,批改奏章。
他批改的奏章,跟皇帝的批改,是两码事。
各地送达朝廷的奏章,内阁大学士会予以初步的分类和批改,然后呈送皇帝。皇帝给出意见后,送回内阁,大学士根据皇帝的意思,撰写具体的诏令敕文。
譬如某省发生了水灾,河提崩塌,灾民逃离,这种灾祸超出了地方所能承受的限,于是会给朝廷提交奏折,申请赈灾。内阁收到这种奏折会火速送给康熙,康熙看完写个“可”再发还内阁。接着佟国维马齐张廷玉中谁在值班,就会根据康熙的意思,撰写一篇几百字的谕旨,发放下去。各部就会根据这道旨意,运转起来,银两和人员源源不断调往灾区。
如果灾患平息后,该地个奏折,想给康熙立庙刻碑,康熙就会写“不可”,内阁大学士再扩写一篇两千字的作文,大意是尔等应该把心思放在灾后重建,而不是拍朕的马屁,驳斥地方官的小心思。
这样的话,皇帝就会比较轻松,而内阁就很忙碌。
但也十分高效。
因为内阁大学士,譬如佟国维、马齐、张廷玉,都是学霸加人精。对群臣来说,他们算半个君主,对君主来说,他们又是臣子,这样就可以完美领会下级的想法,沟通和调解都十分高效。
反例则是雍正。
雍正日理万机,不是因为国事太多,而是他多疑的性格,不信任内阁,总觉得别人会骗他。雍正每天亲自批阅奏折,自己看,自己写,他不容忍权力被别人染指,内阁也不行。除了正常的奏折外,雍正还把康熙朝的密折制度无限扩大。
譬如西北用兵,雍正既要年羹尧给自己密折,汇报军事和周边官员的情形;又要年羹尧身边的官员密折监视年羹尧自身。
于是雍正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自己干的活越多,越觉得臣下都在欺骗自己,于是又要包揽更多的政事来让自己放心。
用今天的语言来形容雍正的心态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在哪里?
员工都是混日子的,他们都是来骗我银子的,只有我是真心为公司的!
为什么朝廷招的员工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朕太难了!
所以康熙整天优哉游哉,除了清朝没有电脑让他玩游戏,整个人就跟个拆二代一样,有钱还有闲——皇帝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聊空虚又快乐。
雍正则是活活累到吐血而死。
现在,康熙拿着一本奏折,晃晃悠悠,又来到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