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和一词,相聚在一起人,先做了一首诗或词,随后的人相应作答。要么是好友相聚好玩,要么就是文人之间要比个高低
还有一种就是男女之间的联络深入交流前的情调。
而朱允炆这一说就是要和朱林比个高低。
在他看来,一个流落民间的野小子,哪怕是皇子又怎么比得过自己。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林,问道:“林儿,你认为咋样?”
朱林考都没有考虑就说道:“父皇,你也知道我文才平庸,怎会是皇侄对手,还是算了吧。”
这句话已经说明了意思。老子不想比。
对于了解这个时代历史。
朱林觉得没有必要。朱允炆输了的话,肯定是百分之百要记恨自己。要是他赢了的话,之前所装的逼,通通化为乌有。
不仅如此还会成为别人的踏脚石。
至于输了后,别人认为自己是让对方的,对不起。那你这种人太阴险。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很经典,不过那是环境导致的。
这里是皇室,不是官宦之家。而且之前才讲了治国之道,一下子就蔫了下去。那肯定不行。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些个明清问诗词,现在是用一首少一首了。
而且要是出个比较生涩的题目,抄袭的诗词里面没有,那岂不是会很糟糕。
朱元璋自以为已经明白过来。
这一定是儿子不想赢孙子,给他一点脸面。作为一名长辈。这是可以的也是合格的。
心里暗暗称赞,识大体。
可就在这时。
太监进殿禀报,刘三吾有事求见。
朱元璋:“让他进来。”
原来考虑到朱林要读书的问题,所以老朱召刘三吾来想听听他的意见。
看看去国子监读书如何。
虽然说之前朱林说过不合礼数,但朱元璋有自己的想法。
而在刚从谈论一番后,这种念头更加强烈起来。
胡季安虽然不是一个合适的权臣,但一定是个合格的老师,文才品德方面绝对可靠。
其实朱元璋在关于子女的问题上,做事情可以说很犹豫。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明显。
朱允炆一看到自己的老师翰林学士刘三吾,这位当世大儒,文官领袖。
心情澎湃,他今天就要当着自己老师和皇祖父的面,给这个家伙好看。
以后让他在东宫读学,也不会被师长看好。
“参见陛下!见过十八皇子,见过皇孙。”
朱元璋:“免礼吧!”
朱林:“刘学士不必多礼。”
朱允炆:“老师不必如此。”
刘三吾直起身看着父子孙三个都在奉天殿,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就站在一旁、
这时。
朱允炆率先开口:“老师,我正与十八皇叔准备在皇祖父面前唱和一曲,你来得刚好,可以为我等作为评判。”
刘三吾一听,暗感自己来得是时候。
可以趁机让皇上检测一下,自己的这些人对皇孙的教育成果
不过他可不敢乱发话,而是看向朱元璋。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并没有说别的,而是表情严肃的对朱允炆说道:
“允炆,你真要想比,那就由你吧!不过不管输赢,要心态平和。”
“皇祖父,允炆知晓。”
刘三吾一听,这是话中有话啊。
旁人听不出来,他怎么会听不出来。
难道十八皇子并不是泛泛之辈,是什么饱学之士教导出来的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