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之上,最忌讳的就是临阵脱逃。
无论是原本布置好的防线,又或者是计划中的两面夹击,前后堵截,若是有任何一部的兵力擅自撤出战场,在友军不知道的情况下给敌人留下了空子,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战场之上尤其如此。
每一个阵地,每一个方向的部队若是不能做到严格执行军令,不到极端情况决不退缩,那在决战时便很难取胜。除非,他的对手比他还要烂得多。
各部队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配合,原本商议好的进攻或是防守往往会因为某一部的临阵脱逃或是擅自撤退而导致阵线松动,甚至全军溃败。
这也是这几十年来鞑子一直胜,前明军队一直败的重要原因,更是原本历史上南明军队在几次大好形势下却最终失败的导火索之一。
十七世纪的士兵不比现代,很多都是被逼无奈参军,或者是被抓壮丁的,根本无心打仗,看着赢了就冲,输了就跑。
而如今李来亨手里的新兵,全都是抓壮丁抓来,再用军饷收买的,从五月初到北京,时间不过一个月,战斗力还很难说已经形成了,绝大多数人别说是杀敌了,就是打仗都没见过。
可是打仗和干农活可不一样,要想让军队形成战斗力,没有武器训练,体能训练和阵法训练三管齐下,是万万不行的,而这一个月的时间,又怎么可能将部队训练得很好?
可好歹也是训练过的,在这样的情况居然会破天荒地出现在了“围而歼之”的优势歼灭战之中,怎么能让李来亨不生气。
李来亨原本在城墙上看到骑兵连队在撕杀混战中依靠老兵的指挥和人数优势已经逐渐重新开始了合围,局势一片大好。
可就在合围即将完成的关键时候,鞑子军也醒悟了过来,一个猛将组织了二十余骑朝东北方向反击,想要重新撕破包围圈。
若是抵挡不住,最终撤退,让鞑子撕开了口子也就算了,可是原本作为包围圈一部分的数十个骑兵见鞑子朝自己方向猛冲过来,居然直接掉头就跑。
通过望远镜,李来亨极其清晰地看到了大概五六十个己方骑兵狼狈逃跑的现象,这导致了周围的骑兵见状纷纷松动,原本严严实实的包围圈瞬间裂开了一个口子。
战场之上的局势变化谁也猜不准,包围圈突然裂开的口子并没有被战场指挥官发现,计划中的合围依旧还在继续,骑兵连队的主力依旧在收拢包围圈。
两军的作战区域本来就被限制在了护城河一侧,溃逃的五六十个骑兵其实也无处可逃,他们刚跑开没多远,却被观察到这一切,突然从外围冲出的肖阳领着十几个督战队骑兵给逼停了。
自从马大柱被李来亨赋予了人事权后,实际上也成了五万新兵的头头,倚靠着上百个矿工头子和熟识的猎户兄弟,马大柱,曹云,张顺,肖阳等人很快便成功地将新兵队伍的组织架构给搭建好了。
这也使得新兵可以很快便脱离辽东营新军的队伍,独立成军,更避免了因为融合而大大削弱辽东营新军战斗力的情况出现。
不过,为了加强训练和控制这群新兵,辽东营还是从军中老兵中抽调出了一千五百余人补充到了新兵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