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和胡惟庸,就是杨宪最好的掘墓人。
“对了,最近朝堂举办的恩科,乃是大明首届科举。
你要尤其的心!
这不但关乎朝堂的面子,也关乎大明的未来。”
朱标紧接着叮嘱杨宪,事无巨细。
“臣,定不负太子殿下期望!”
杨宪满意地告退了。
刘伯温是他的老师,也是他曾经最大的后台。
不过因为扬州的一些行为,让师生之情近乎于无。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新的靠山。
心情如何能不高兴。
太阳下山,夕阳将近。
朱标的身后即是落日,杨宪则是一路向东。
影子拉地长长的。
只不过,杨宪没有意识到。
身后的太子,望着他的背影,隐隐发笑。
不知道自己,其实在黑暗中越走越远。
现在,已经回不了头了。
……
李府。
胡惟庸换了便服,前来拜访李善长。
丫鬟将茶杯端进来后,就被遣散出去。
屋内屋外只他们两人。
“相国大人,这杨宪乃是刘伯温的弟子。
陛下此举,莫不是在中书省让他牵制我们?”
李善长摇摇头。
“我看,还不止这些。
惟庸啊,这人没来之前。
你是陛下最欣赏的青年俊才,可现在,你就得退居其后了。”
一说道这个,胡惟庸就来气了。
“在下不惧这个杨宪!
这可是中书省,天下之中心,不是扬州那一小块地方。
这里藏龙卧虎,汇集天下英才。
依在下看,这杨宪还不够格。”
李善长笑了笑。
“不急,我知道你的心思。
不过现在没必要刁难他,还是等陛下的这股喜欢劲儿过去。
最先是我,后是刘伯温,再然后是你。
现在是这杨宪,总会过去的。
咱们们,先忍他一忍,过些日子。”
闻言后,胡惟庸跟着一起笑了。
“现在吗,属下有的是耐心。”
之前封爵大典,没有胡惟庸的位置。
这个三品的官儿,也是皇帝后来才给的。
这是因为在开国前杀小明王的时候,胡惟庸棋差一招,事情没办好。
导致朱元璋的一个近臣身死。
皇帝有意对他的压制。
现在,这份压制,也算是因祸得福。
“对了,相国大人。
最近属下听到一些风声,有人将刘伯温杨宪等人,称作浙东一派。
而我们被称为淮西一派。”
胡惟庸的这话,倒是让李善长忍不出笑出声。
“浙东一派?
这是抬举他们了,就这几人还不够。
要知道打天下的,可都是淮西子弟,皇帝以后要重用的。
也只能是淮西旧部,刘伯温之流,不当紧的。”
对于朝堂,李善长看的很清楚。
文武要职,皆是淮西之人把持。
下一心,铁桶一块,有何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