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间,还听到轻微的一声。
“见到你这个样子,我很高兴。”
一炷香后。
所有考场封闭,考试开始。
李善长陪着朱标,巡视着各屋子的考生。
分开隔放的桌子,宛如后世的考场。
不过这里的桌子,可比后世要大得多。
一个屋子里,共有三十六名考生。
“拐角那个,好像是跪着进来的李进。
他怎么干坐着?”
朱标指了指,李善长顺着望过去。
一考生直挺挺坐着,眼睛向望着,丝毫没有动笔的意思。
“他是马南山的侄子,叔叔的死想必对他打击过大。
可能是失神了。
以往科举,也不少这样的例子。
有的学生准备了十数年,本是饱腹经纶之辈,考试却脑子一片空白。
写不出东西,然后就此荒废了一生。”
进来考试的机会,朱标已经给他了。
能不能把握住,就看李进自己了。
随后,两人就前往其它考场。
“申时三刻,考试结束。
半个时辰后,结束答卷,考场封闭!”
旁人的呼声,让李进回过神来。
他拿起了毛笔,翻开了试卷,下笔如有神。
考题一共分为下两题。
时辰还未到,他就挥挥洒洒写完了答案。
第一个走出去,交试卷。
看到这一幕的朱标,脸多出几分笑容。
“这么快,莫非此人交了白卷?”
作为主考官,李善长不禁有点关注。
科举有人一窍不通,胡写一顿没什么。
但若是有人交白卷,意义就大不同。
白卷,白卷,莫非是表达对朝廷不满?
若非天大冤屈,怎么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交空白纸张。
“过去瞧瞧,不就知道了。”
收归试卷的,负责批阅的,正是朱标的老师。
宋濂。
“宋师,刚才那人可否作答?”
对于他,朱标自然称呼老师。
老先生虽然年迈,却不至于老眼昏花。
立刻就反应过来,“你们说的是甲亥三十二号考生吧。
此人下二题,均已作答。”
主考官的李善长,顿时松了口气。
纵然事小,但毕竟是第一次恩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考试结束,试卷只标注编号,而不写名字。
宋濂组织着翰林院的人,开始了阅卷。
“诸位,首次恩科,意义重大。
务必要优中选优,不可大意。
最后选出三十六分,质量乘的文章,呈给圣决断。”
……………………………………………………………………
签约完成,继续日万。
察觉要素,昨天更的少居然也有一万,前几天一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