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鹿书院隐匿在京师城东的清溪茂林之间,庭院雅致,青舍密密、屋宇麻麻,高大古朴的门柱上是千年前儒家圣人丘孔手书的一副楹联:千古英才,于斯为盛。
相传很久以前,这个世界由神魔主宰,妖魔遍地、鬼魅丛生,人类民智不开、很是弱小,甚至沦为妖魔的血食。直至有一天文华天降,散落在山川田野之间。彼时电闪雷鸣,鬼哭狼嚎。
文华降世后,人类民智大开,开始学会战斗,也渐渐摆脱了沦为血食的命运。
文华自带灵性,可勾通天地,可教化万物、开启智慧,造福众生,是为字神,但也有的四处横行、为祸苍生。
千年前,儒家圣人出世。一出世便双目四瞳,身材壮硕,身怀奇术,常与云鹿为伴。后来,圣人见有字神四处为祸,便带领七十二弟子,以刻刀为笔、简牍为纸,开始著书立说、归整文字,开始建立句式章法,以道德文章统御字神。
后来,又在他著书立说的地方,成立书院,用身边的云鹿命名,所以就有了现在的云鹿书院,用道德文章教化万民,使人类从此能够驾御字神,使文字从此为普通人所用。
由于有了文字,神通道法得以记载传播,从此以后世界百花齐花。儒家也由此成为万法之源。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儒家高,便由此而来。
所以,丘圣人也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儒家圣人。圣人死后,座下的七十二弟子全部成为亚圣。
文字乃字神所化,经卷亦有神通才气,所以苦读之下,有缘或有悟性之人便可获得字神认可,从中获取浩然正气或充实体内,或淬炼肉身,从而驾御字神,或教化万物、或造福苍生,或为言出法随、为己所用。
天地有浩然正气后,又有后世高人将其分为九品。于是便有了一品圣人、二品亚圣、三品半圣、四品大儒、五品君子、六品儒士、七品博士、八品学士、九品文士之说。所谓的士、子、儒、圣便是由此而来。
不知道是因为本身修炼问题还是儒家体系分级问题,儒家体系的“士”品修为,战斗力十分微弱。存在“前期基本无用,后期基本无敌”的怪圈。但近年来,儒家偏偏又从未诞生高品,人们也渐渐忘了儒修的强大。于是,慢慢就有了“文弱书生”“百无一生是书生”的说法。
九品以下呢?嘿嘿,那怕你考取了皇朝功名,也只能称之为“读书人”。但即便是读书人,也可以教书育人,入朝为官,只是个人儒家浩然正气修为尚浅罢了。
考虑到书院学子前期战力偏弱情况,书院成立之初便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学科,书院的学子即便是没能凝聚出浩然气,也能进得朝堂、上得战场。
但最近几百年来,儒家连半圣都不曾有过,相反其他体系人才济济,原来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儒家高”便改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
即便如此,云鹿书院也始终是天下读书人的向往之地,由于圣人传承,浩然正气始终是天下无双。无论世间风云变幻、皇朝更替,亦是屹立不倒。
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但近些年,由于朝庭开始打压书院,书院入朝为官的仕子渐渐少了许多,书院的影响力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天刚刚放亮,经过连夜奔波,赵子安终于回到了云鹿书院。这一路,幸好有刑部侍贾似和打了招呼,差人准备了马匹盘缠,否则,这两百里路,还不知道怎么回来呢!
甫一踏进,就见昔日安静的书院人声鼎沸,热闹无比。
怎么回事?书院出事了?赵子安心里一紧。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前身的自然反应。
前身在书院日久,情感早已融入血脉。
书院规定,每年农事繁忙的时候,会放为期一个月的田假,学子可以回家帮家里务农,俗称“田假”。每年九月天气转凉的时候,出门在外的学子可以回家备冬衣,为期一个月,俗称“授衣假”。
这段时间,正是书院“田假”时期,学子大都回家,留在书院的学子少之又少,也大多是路途遥远的稚童。
此时,就见九夫子带着数十个学子群情激昂。前面是两个十二三岁的稚童用白布拉着“还我学子”“反对黑幕”“天理何在?公道何在?”的横幅。
人群里一些幼小的孩子,脸上还挂着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