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
龙向华回到四合院的时候,臭着个脸。
这也不能怪他。
要谁在紫禁城里跋涉了一天。
最后只看了个猫尾巴。
估计都开心不起来。
更何况他回来的时候在街角听到了自己的闲话。
流言蜚语越来越严重。
传得面目全非。
在流言里。
‘龙向华已经成为四九城下的黑道大佬。’
‘潜伏在院子里就是在躲避官方势力。’
这样的说法。
就嗯嗯嗯~~~
完全猜对了。
果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不可小觑!
龙向华正皱着眉头准备回屋。
却被一大爷叫了。
“向华,回来啦。”
“唉,是。”
“一大爷您吃了没。”
“吃了吃了。”
“回来的正好。”
“我们正好有事要商量,你一起过来听一下。”
“放个包就来。”
开门回屋里放下挎包,在脸盆架子洗了脸。
龙向华来到了一大爷家。
二大爷和三大爷已经坐在桌边了。
三个人有些愁眉不展。
“哎,龙向华同志。”
二大爷先叫的人。
叫得还特别郑重。
三大爷推了推眼镜。
“向华同志,你这……”
一大爷回答了他们的疑惑。
“我刚才看他刚回院子,叫他过来的。”
“这个事咱们得从多方面打听打听。”
“向华的社交渠道跟大家不一样,可能会有些消息。”
“来,向华,坐,坐。”
龙向华也不客气。
他甚至没调整情绪,露个笑脸什么的。
而是顶着一张死人脸坐在了桌边。
一大爷给他倒水。
一如既往保持着温和的表情。
亲切的解释着缘由。
“是这样的。”
“向华,你平时不买菜,不知道情况。”
“附近黑市的人,对我们几条街道好像有了些误解。”
“卖给我们的东西,价格都贵了三分。”
“这贵三分啊,可是要了命了。”
“这年头大家过日子都紧巴巴的。”
“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花。”
“更是有不少家里粮不够吃。”
“月底年初到处找饥荒。”(饥荒:泛指借贷)
“正经买东西被票据卡的死死的。”
“家家户户都得从黑市找点。”
“这黑市再一涨价。”
“日子难过的人家就多喽。”
话说到这里。
三个大爷和一大妈都深深的叹了口气。
现场浮现出一份散不开的仇怨来。
三大爷平时特别精打细算。
这会更是眉头不展。
他说起一个事来。
“就说昨天”
“我都让我家老二,跑地坛那边去换粮票了。”
“还是让人认出来了。”
“回来跟我说,对方本来没认出来。”
“一听人说是我们街道的。”
“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对眼啊。”
“当场就涨了三分价。”
“全国粮票换回来的白薯。”
“还没地方粮票换回来的多。”
“那小子也是一根筋。”
“都吃亏了他还换。”
“唉……”
龙向华不动声色的看着三大爷。
心里暗暗竖起大拇指。
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三大爷吃亏呢?
这事还得从街道里的流言蜚语说起。
流言总得有个源头吧。
大家猜猜源头是谁。
正是杨瑞华同志。
杨瑞华又是谁呢。
正是三大妈。
这个院子里,要说八卦和邻里关系谁处的最好。
那是非三大妈不可了。
贾张氏自从贾东旭走了之后,总是跟人抱怨。
跟她来往的人慢慢就少了。
谁也不愿意跟人聊天的时候,天天听那闷人的话。
这也是贾张氏性格越发自私、自闭的诱因之一。
要正经人,有小姐妹排忧。
谁乐意没事吃点止痛片找乐子啊。
一大妈无后,心理自然是诸多愁怨。
性子比较冷淡。
再加总照顾老太太。
她不乐意跟人八卦。
很多时候,她消息来源还没一大爷的多。
听都听得少。
自然是传不出那许多谣言的。
二大妈虽然多子,但性格吝啬护短。
自己还是个流言中心呢。
没少被邻居戳脊梁骨。
这样的人跟人说起闲话来。
没几个人会信会跟风。
小一辈里。
于莉要班,回家还在三大妈面前做事儿。
没那个时间
秦淮茹班不说,业余生活还丰富。
能管好自己的名声就不错了。
娄晓娥更不用说了。
一个小媳妇儿,又见天往娘家跑。
留言八卦什么的,只有听的份没有说的命。
那么关于龙向华的流言,哪来的呢。
这些流言蜚语传得沸沸扬扬。
各方面都有模有样。
可不像是别人杜撰的。
那当然是院内遗珠
三大妈杨瑞华了。
她多子多福,为人也热心。
还是个会算计的。
在附近几个院子的八卦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