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策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在问学子们:是选择罢战,休养生息呢?还是继续跟敌人硬刚,直到把敌人刚死为止。如果选择罢战,那现在弱小的敌人以后变得强大了怎么办?如果选择继续跟敌人刚,那国内百姓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休养生息。
在古人的认知当中想要发展民生就必须停止战争;想要战争,那休养生息就是一个伪命题。
战争与休养生息是一个矛盾体,根本无法共存。
比如西汉,刚开始刘邦想着趁王朝初立,兵锋锐利,正是一举解决匈奴的时候,但现实却是自己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事后汉高祖刘邦及其后来的继承者不再选择与匈奴为敌,甚至不断斩杀进言对匈奴用兵的官员,一直罢兵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面对匈奴寇边,西汉要么被动防御,要么就是送公主去政治联姻,用女人的幸福来换取国家的安定。
直到汉武帝刘彻登基才开始对匈奴进行报复性打击。
再比如当初李世民刚继位时,面对强大的突厥他也当了几年的孙子,安心发展了几年,之后有钱了,才露出獠牙,将突厥打成了重孙子。
如今大明的状况虽然与西汉和唐朝不同,但也类似。
大明新建才二十多年,国内依旧百废待兴,北方元朝余孽虽然经过几次大战之后残存的元朝余孽已经无法颠覆大明,但寇边的行为却时有发生。
历史上,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后选择的是战争,而且还是在朱标死后,以蓝玉为首的最后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被屠戮一空的状态下依旧没有停止对北边的征伐。
后来朱棣登基,他为了解决北方威胁,面对朝中无人可用的状态,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御驾亲征,对北方的瓦剌、鞑靼发动五次北征。
这几次北征虽然都取得了胜利,可付出的代价却是从洪武开始到永乐结束,大明朝内部因为各种问题,农民起义从未断过。直到后来朱高炽继位,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开创了后人赞不绝口的“仁宣盛世”。
……
朱阳提着笔,看着眼前的策问,他没有像大部分学子那样去做选择。
战争与休养生息对于古人来说是个矛盾体,但对他来说却不是。
因为后世太多的例子证明,战争是可以赚钱的,所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北方游牧民族有牛羊,南方热带国家有粮食,海外更是有数不清的金山银山,这些都可以促进国内的发展,何必要局限在国内,只要将目光放眼全世界,大明不但可以赢得战争,国内的百姓也可以过得很好,甚至可以超过前朝的任何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