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时政新闻,还有士农工商,医疗卫生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办一个科普园地,普及科学知识。
现在印刷书籍仍然是一个比较浩大的过程,成本比较高,书籍普及率很低。
这份报纸,还可以作为一种书籍来使用,帮助那些穷人学习文化知识。
从南宋以来,官方对城市的控制越来越松,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到了现在,市民社会已经逐渐形成。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渐出现,报纸也有了受众。
出版一份报纸,已经成为可能。
报纸本身可以卖钱,还可以刊登广告赚钱,在经济上已经有了盈利的可能。
更加重要的是,朱厚照需要自己的舆论阵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以前都是文人掌握话语权,社会舆论、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是文人说了算,其他阶层甚至皇帝在内,都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朱厚照的目的,就是把话语权从腐朽文人那里抢过来,用新思想逐渐武装大明百姓。
报纸的受众,面向所有人。
当然,目前识字的人还不多,但是可以通过读报人的形式,让那些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
甚至还可以让说书人在说书的时候,向听众宣读。
报纸全国发行,可以通过驿站传递,也可以让经商的商人们携带,甚至购买倒卖。
朱厚照相信,大明社会绝对需要这样一份报纸。一份报纸一文钱,在经济上也承担得起。
因为是个新生事物,朱厚照尽量跟唐寅解释的详细一些。
当然,跟文人争夺话语权这类的隐秘目的,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
“每份文章,根据篇幅长短,是否重要,给予一定的润笔钱。文章可以约稿,尽量短小精悍。也可以接受投稿。只要不违反我大明律法,不违反公序良俗,便可以刊登。”
“朝廷命官,勋贵宗室,便是朕做了错事,也可以抨击。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怎么可以批评皇上呢?万万不可。”
当然,每一期朕都要审查,批评朕的,自然不能见报。
“无人不可以批评,但批评要言之有理,有理有据。不可捕风捉影,凭空猜测,诋毁造谣。”
“表扬,人人都高兴。批评起来,有人自然不愿意,是要得罪人的。不过也不要怕,只要言之有据,自有朕给你们撑腰。若有人敢挟私报复,朕一定严惩不贷。”
文人们都喜欢议论朝政,有的还动不动就上书言政。听他的,他就高兴。
不听他的,就说你堵塞言路,甚至不懂朝政。不排除有的建言正确,但有很多人不过是书生之见,不切实际。
现在让你说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天下人自有评判。
报纸就发声的渠道之一,也是对官员们的一个监督。
谁敢胡来,做了坏事,就在报上给你曝光。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丑事,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成为千夫所指,让你社会性死亡。
就问你怕不怕?
大明时报由唐寅率领两个人负责组稿、编撰,由司礼监印经厂刻字印刷。
“已经在印经厂那里预备下一个院落,你们就在那里办事、食宿。一应用具,司礼监会给你们提供。大明时报馆,也挂在司礼监名下。”
“你作为总撰修,每月十两內帑银。另外两名撰修,每人每月七两,由内库发放。”
“这里有一份《大明时报》条例,你们照此办事即可。唐寅,这便是朕给你的差事,你敢接了这份差事吗?”
有吃有住,每月十两俸禄,比正五品还多。闲来无事的时候,自己还可以在京城卖书画。尤其痛快的是,如今想骂哪个狗官,就名正言顺地骂,还有皇上给撑腰。
如此痛快事,为何不干?
“皇上,草民接了这差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刘瑾宣旨吧。”